今天摘抄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间小教室 十个大行动》读后感大约有4篇左右,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书籍是我们了解历史和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书籍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矿藏,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精神的提升和传承必须强化阅读。一个养成了阅读习惯的人是一个自由而幸福的人。
利用周末的时间阅读了《一间小教室,十个大行动》这本书,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教育的热情再次被唤醒。郭老师细心,耐心,用心深深打动了我,四年来,郭老师给孩子们坚持做记录,看着郭老师与孩子们的点点滴滴,觉得孩子们正在享受新教育,他们在新教育春晖的沐浴下健康快乐成长。
全书共分十个章节,以新教育十大行动为总纲,包括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来展开。每个章节具体介绍了自己是如何做的以及这些做法带来的效果,孩子们的变化,最后是活动思考和建议,有行动、有实例、有反思、有建议,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说:“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新教育儿童课程的丰富营养,晨诵、午读、暮省,并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为所有学科的追求目标,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形成有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要让教室里的每个孩子穿越课程与岁月,朝向有德性、有情感、有知识、有个性、能审美,在各方面训练有素又和谐发展的生命,而一天天地丰盈着、成长着。创建一间完美教室的根本是为了生命的绽放,让人性充满道德的光辉。在完美教室中,道德人格的养成始终是基础性和关键性的。
朱永新老师在《新教育》中指出: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在人类文化知识和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实现高效的课堂并追求个性的课堂,课堂是真实教育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生活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注重把人类的文化指标体系和学生生活体验有机地联系起来。我们提出高效的课堂的同时追求个性的课堂。
理想课堂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课堂充满活力、教学设计简约、教学内容适合学生认知、教学方法简单灵活,简单意味着可以学习,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简便的方法、简捷的思路是为学生所喜欢、所乐意接受的。课堂不唯课本,课堂应是能透过墙壁看世界的,应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延展性,它不能仅限于课堂,课本也仅是教学的范例。
郭老师用自己和孩子们的成长经历让我们看到了新教育永远需要的是积极的实践者,我们在拥抱理想的同时,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去实践、探索、研究,再付诸实践。正如新教育理念一样,强调真正的行动起来,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新教育不仅帮孩子成为自己,同时也成全了很多一线教师,促使他们成为了自己,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心怀理想,心生向往;付诸行动,必有收获;唯有努力,才有成长;坚持记录,才有奇迹。我也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我翻开了《一件可以长大的教室》这本书,读完以后,收获颇多,感触深刻。
细细品味了《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这本书,我一直在思考,教室是什么?对老师来说,教室就是我们的阵地,是引导我们实现理想的地方,是决定每一个教师生命故事平庸还是精彩的舞台。教室是一个和孩子们一起步入经典世界的殿堂,是孩子们的另外一个家,孩子习惯的养成,性格的锤炼都受这个家的影响。教室更是个神奇的地方,在那里,任何人都可以获得成长,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呼吸。它是师生共同生活栖居的家园。
一个完美的教室,意味着师生共同穿越的一门门完美的课程;一个完美的教室,有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一个完美的教室,要尊重每个生命的独特性;一个完美的教室,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所能,让教室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
在《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中,让我明白了教室的真正含义。它早已不是我以前心中的那所房子,也不仅只是知识的灌输地,教室是一个和孩子们一起步入经典世界的殿堂。是孩子们的另外一个家,孩子习惯的养成,性格的锤炼都受这个家的影响。教室更是个神奇的地方,在那里,任何人都可以获得成长,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呼吸。
看着看着,让我想起雷夫老师说过的一段话:“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每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相信孩子,相信潜能,给孩子们空间、时间,让孩子们在读、写、创中发挥潜能,展示潜能,于是就有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成长故事。纵观书中描述的每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它们都有别具一格的班名、标识、班训、愿景,构成了独特的教室文化。
朱永新教授指出:一个教室,一个生活于同一个教室中的人,应该是一群有着共同梦想,遵守能够实现那个共同梦想的卓越标准的同志者。他们彼此为对方的生命祝福,彼此为生命中偶然的相遇而珍惜珍重,彼此作出承诺,共同创造一个完美的教室,共同书写一段生命的传奇。
用心耕耘收获幸福
朱永新教授说:教室是我们的愿景,是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是决定每一个生命故事平庸还是精彩的舞台,是我们共同穿越的所有课程的总和,它包含了我们论及教育时所能想到的一切。从郭丽萍老师的《一间小教室,十个大行动》这本书中,我深刻的领悟到这句话的含义,心底那份对教育的激情也再度被唤醒。我被郭老师的细心、耐心、用心感动着,郭老师在四年的时间里坚持记录与孩子们一起做的事,从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读写绘到创作连环故事、动物日记,再到长篇童话故事及小说创作;从“儿童讲堂”、“小小演说家”等活动,引领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坚持为孩子写生日赠诗,一首首小诗让孩子感受到生命被平等地尊重和接纳;“紫禁城课程”、“游花园课程”、“童诗创作课程”,一个个课程,让孩子的生命不断丰盈。看着这些真实鲜活的案例,真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享受教育的幸福。郭老师用心耕耘,学生们用一篇篇优秀的诗文给予回报,收获了满满的幸福,这就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该有的样子吧。
全书共分十个章节,以新教育十大行动为总纲,包括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来展开。每个章节具体介绍了郭老师自己是如何做的以及这些做法带来的效果,孩子们的变化,最后还有活动思考和建议。有行动,有实例,有反思,有建议,对我们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掩卷而思,不由的想起了自己在班上开展新教育活动。有苦有累,但也有幸福。印象最深的是缔造完美教室和推进每月一事。
还记得刚搞新教育时,我带的班级就被学校定为新教育实验班,那时对于什么新教育,什么是“十大行动”都懵懵懂懂,也没有阅读有关的书籍,根据外出学习回来老师的讲座,就开始了自己的新教育活动。首先和家委会商量,把班名、班诗、班徽、班歌敲定了,接着就是每天晨诵、午读、暮省、课前三分展示,我以为这就是新教育了。随着阅读书目的增多,对新教育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原来新教育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实干主义。于是也学着书籍上的一些做法,在自己的教室里开始了新尝试。
于是第二学期我重新缔造属于自己的完美教室—小蚂蚁班。我带领孩子们一起看有关蚂蚁的视频,一起阅读有关蚂蚁的书籍,一起诵读有关蚂蚁的诗歌,深刻领会蚂蚁的精神品格,提炼出班级公约:团结勤奋,乐于奉献。然后确定我们班的班诗——《小蚂蚁》(小蚂蚁,真有趣,头上长了小胡须。小蚂蚁,有情谊,见面点头很有礼。小蚂蚁,有秩序,走路排队好整齐。小蚂蚁,好勤奋,冬天来了有积蓄。小蚂蚁,肯奉献,穿越火海献身躯。小蚂蚁,最团结,保卫家园心如一。)和班诗《蚂蚁搬豆满分/》。接着我们一起设计了班徽。就这样我们班的班级文化逐渐丰富起来了。
“晨诵、午读、暮省”这是每一个新教育人的日常生活方式,是缔造完美教室的一部分。我坚持每天带领孩子们进行晨诵。我们一起穿越诗歌,享受生命,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学习诵读,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优美及音乐感。但也只是读了,随着新教育书籍的阅读增多,发现自己做的也挺肤浅。晨诵除了读,还可以配画、改编诗、写感想等。午读唤起了生命的美好与神奇,在学校只要有时间我坚持给孩子们讲故事。在家里,发动家长进行亲子阅读。同时开展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好书推荐、读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阅读推波助澜。在与伟大的智慧对话同时,我们的精神慢慢丰富起来了。暮省经常被我忽视掉,有时间时就三两句话小结一下当天的情况,没时间时干脆自动跳过。暮省是记录我们有意义的生活,形式也多种多样,今后要努力做好。
朱永新教授说过:“教室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于是我在班上开展了“读写绘课程”、“说写课程”,读写绘课程有时结合课文进行写绘,如学了《古诗二首》,我让孩子们给诗配图;有时共读了绘本后对故事进行写绘。说写课程有时结合学校活动进行,如科技节时布置跟科技节有关的说写,体育节就布置跟体育有关的说写;有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如学了《我要的是葫芦》,就让学生进行续写。孩子们在这些课程中实现了知识与生活、生命的共鸣。
在小蚂蚁班我的第二行动就是推进每月一事,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一书中说: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什么是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首先就是要有良好的品德、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品德、良好的习惯如何养成?推进每月一事就是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推进每月一事就是从小事入手,重点练习、坚持、强化。我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结合班上的实际情况,推进了“好习惯养成之洗手刷牙”、“阅读习惯的培养”、“爱劳动”等等为主题的每月一事,孩子们在看视频、读书、实践、写绘中不断地成长。印度谚语这样说道:“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种命运。”而每月一事就是学生养成各种好习惯的沃土,在这块沃土上孩子们收获良好的习惯,看到孩子们一天一天的朝着更优秀自己前进,内心充满了幸福感。
行动就有收获,在带小蚂蚁班的一年半里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但与郭老师相比,我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足。现在又接了一个新的班级,我将以郭老师作为标杆,细心、耐心、用心的做教育。在自己的小教室里,以新教育十大行动为纲领,努力呵护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关注着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教室的主人,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实现。
利用课余时间,我读了郭丽萍老师编著的《一间小教室,十个大行动》一书,读完后我久久不能忘怀,沉浸其中。郭老师的坚持与用心,让我对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被郭老师的坚持、用心所感动。郭老师在四年的时间里坚持记录与孩子们一起做的事,看着那些真实鲜活的案例,我感觉孩子们正在享受教育,对!孩子们在“享受教育”,他们就像沐浴在新教育的春晖里,健康幸福地成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孩子们能这样幸福地成长,可见郭老师在这个班级积极实施新教育十大行动中的辛劳和付出,因此我特别佩服她的积极实践,同时又被她的勤于笔耕所震撼,最后也被新教育的理念即: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所打动。
全书分为十个章节,以新教育十大行动为总纲,包括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来展开。每个章节具体介绍了自己是如何做的、这些做法带来的效果以及孩子们的变化,最后是活动思考和建议。有行动、有实例、有反思、有建议,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郭老师用自己和孩子们的成长经历让我们看到了新教育需要的是积极的实践者,我们在拥抱理想的同时,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去实践、探索、研究,再付诸实践。正如新教育理念一样,强调行动起来,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新教育不仅帮助孩子成为自己,同时还成全了很多教师成为自己,过上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间小小的教室,在郭老师、孩子们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绽开了一朵朵耀眼的向日葵。在这间教室里,老师是幸福的,因为她守住了教育的初心;孩子是幸福的,因为在这间教室里他们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家长也是幸福的,因为在这间教室里他们能够实现孩子成才的愿望……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郭老师与她的小葵花们坚持了四年,收获了学校的肯定,家长的称赞。我也坚信只要有行动,就会有收获!
上面就是摘抄网小编特意收集整理的《一间小教室 十个大行动》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