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后感 > 《八佰》电影观后感1000字(精选2篇)

《八佰》电影观后感1000字(精选2篇)

时间:2022-08-20 13:39:54

  下面是摘抄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佰》电影观后感1000字约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八佰》电影观后感1000字

  心仪已久的电影《八佰》。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再1937年淞沪战役中,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不足四百多名的战士誓死抵抗数以万计的日军的故事。

  电影一开始,我的心情都很激动,悲壮之情油然而生,随意影片的引进,我的心口就像被石头堵住希望难受,鼻子酸酸的,眼眶湿润了。

  场景一:震撼

  用“震撼”这个词不足以表达我内心的感动。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我全程精神紧绷,一分一秒都不想错过,最让我泪崩的是——陈树生。日军来临,他们用防弹盾组成了一个钢板城墙往仓库里攻击,在日军就要破墙而入的时候,陈树生第一个身绑炸弹毅然地从楼上跳了下去,炸了日本人。接着一个个战士都身绑炸弹报下自己的名字,伴着硝烟毫无迟疑地跳下楼,用自己的身体阻挡日军的强势攻击。此时,我的心中波涛汹涌,热血沸腾,眼泪已经绷不住了,哗哗地往下流。让他们甘愿付出生命去守护地视身后的人民,是祖国,在他们地有生之年,有的甚至连照片都没有留下,但他们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会被历史永远铭记。

  场景二:麻木——耻辱

  一条苏州河,分割着仓库和租界,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我仿佛已经听到了子弹嗖嗖额额飞过,头顶上空飞机不停的轰炸,体会到了战场上的孤立无援。这一反差的确让人心酸与愤怒,天堂里充斥着愚昧和麻木,地狱里充满了不屈与坚守。

  场景三:坚持——胜利——黎明

  一开始百姓隔岸观火,总以为有外国人保护。最后亲目睹了战士们用血肉之躯保卫国家的血肉长城时,生活在租界的民众被接连不断地爆炸声吓醒了,他们的麻木不仁开始自发的为守备军捐钱捐物,接电话线,送国旗和药品……在军队需要向租界撤退时,日军用枪和子弹不停的扫射他们,战士,一个个倒下了,但是他们还是拼命往前爬,“不要恋战,不要回头,就是死也要往前爬,我要你们每个人都活着”说完,团座倒下了,当时,租界地对面,中国的同胞在看着他们,战士们说:不能让他们失望,我们还要好好守护他们,这时我已经泪流满面,他们是怕死吗,不是,他们的生正是为了中国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地活,正是日祖国的希望,正是祖国的崛起。

  中国胜利了,那匹从废墟里踏出地带着血红色伤口的白驹,就是希望,是经历过千疮百孔,重重磨难地中华民族,仍然昂首挺胸驰骋战场的民族脊梁!

  《八佰》让我们铭记历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今天上面这些是摘抄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八佰》电影观后感1000字精选,方便大家阅读。

  篇二:《八佰》电影观后感1000字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题记

  一条苏州河,隔开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边灯红洒绿、纸醉金迷的粗界,一边断壁残垣、枪声不绝的上海。《八佰》呈现了这样震憾又无比心酸的场景。导演管虎,为我们献上了这样一场战役。

  四行仓库成为了上海的最终防线。里面有热血涌动的战士,也有内心矛盾、怯懦的士兵。电影中的人物没有真正的“黑”。所有怯懦的人,是因为心中还有了断不了的牵挂:家人,亦或是曾经的生活。他们渴望曾经的一切,成为了未被唤醒的灰色人物。正如“端午”,起先懦弱,想要过河逃跑,却不经意发现日本人的偷袭。租界群众的喝彩,让他萌生保家卫国念头,回到四行仓库。而与他一起逃跑的“老算盘”,却是一个从未醒悟的人。他并不能说坏,但是确实是个让人厌烦的人,那枚矛盾的铜板,让“端午”放他逃走的哀求,都是他心中的“黑”。他敬佩那些战士,可他自知自己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他的心中有国,却抬不起杀敌的机枪。

  四行仓库的惨烈战争,绝不只是历史书上几句轻飘飘的话语。日本人举起钢板,扬言三小时攻下四行仓库时,战士们一边喊着自己的遗言,一边纵身跃下,充当人体炸弹。那一幕,我的眼泪涌了出来。这些战士也有家,却毫不犹豫地跳下。电影中何香凝说:“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这一声声爆炸是战士如泣如诉的血与泪的战歌。童子军女队员冒险送来国旗时,明知升起国旗,日本人将不计后果地攻击他们,他们也毅然在第二天一早升起国旗。面对日本人一拨又一拨的猛烈攻击,战士们用自己的身躯扶住国旗。旗帜倒下,也总有一双双沾满鲜血的手出现。而“端午”,也冲上楼顶,向日军的飞机射击。他沉浸在打跑敌人的喜悦中,却全然没有感觉到自己生命的流逝。死前还一直念叨自己的弟弟:“小湖北,你莫怕……”谢团座与日军领队碰面时,两人一白一黑两匹马在身下,总觉得谢团座如此高大,宛如护国的赵子龙一般。最后撤向租界时,从租界来的记者,一位老兵托付给他,让他寄回家的东西掉了,他冒着危险,扭头捡起,不管旁边的饭碗——他的相机。一幕幕令人潸然泪下。

  这样一场战争,却是场四百多人演的“大戏”。电影中的一句台词说:“战争背后都都是政治。”这些战士是蒋公的筹码,蒋公用他们的生命,去博取国际社会的支持。而苏州河南岸,戏台上唱的《长坂坡》,就像在暗示:北岸,是枪林弹雨的戏台,南岸,是租界的观众。赵子龙血染战袍,冲阵护主;而“八百壮士”守护的是中华人民的尊严!这场战争,对于普通人,从不是献给政治的表演,而是每个战士用生命谱写的悲壮之诗。租界群众用命送物资,戏班班主擂鼓指引战士们,教授在租界向日军开枪。这场必输的战争,让北岸的日本惊了,南岸的国人醒了,故事外的观众哭了,故事里的人变了。瓜怂,挥舞着大刀,唱着《定军山》,应和着枪声,悲壮无比。

  电影最后,白驹伤痕累累,昂首从废墟踏出。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已千疮百孔,但仍会满怀希望,向未来驰聘去。

  电影中我找不出主角,因为这四行仓库中的“八百壮士”每个人都是主角!

  今天上面这些是摘抄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八佰》电影观后感1000字精选2篇,方便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