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00字以上(精选6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00字以上(精选6篇)

时间:2022-08-20 11:39:31

  下面是摘抄网小编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00字以上约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一: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00字以上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极具历史价值的小说。他带领着我们走向中国社会革命运动,让我们初步认识到那个年代的艰辛和苦难,让我们直面中国几个伟大的领袖。红星终将在无数个爱国人士的奋斗下,照耀中国!

  此书由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收集的各种真实的资料所写。他在一九二八年中国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时候到达中国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职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他身兼三职,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将中国革命的精神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的力量,而且,当时国民党和国外政员对革命情况的封锁很严重,这使得他的工作量加重了许多。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就能看出他对中国的深厚情谊。

  一九三六年,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瞎甘宁边区,是第一个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西方记者,他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可见他在认识中国的革命精神后,对其有了深度的理解,愿意做革命的传播者。

  印象中的毛泽东是个胖胖的人,最喜欢带红星帽。在生活方面我也只是知道他热爱运动,常常抽空去游泳或打乒乓球,尽管他是主席。而对于中华民族共和国成立以前,他的事迹,我也只是略微了解红军长征时的一点皮毛。读了《红星照耀中国》后,我才又多了解了毛泽东一点。

  毛泽东在斯诺的采访中是那么的平易近人。他的伙食同每个人一样,一点也没有自大狂的征象,但个人的自尊心极强,有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他对世界政治精神的熟悉,也认真研究哲学他坚持锻炼,对于同志和人民有相当深邃的感情。

  原来这就是毛泽东啊。通过这本书,我已经对毛泽东和红军的困境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到以前战争年代的苦难。那时的人民,或许终日在为的生存下来而担忧吧。现在中国已经从空有疆域,没有实力的大国,变成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这其中最关键的转变就是斯诺笔下的革命年代。没有这些保家卫国恒稳定的勇士,怎有现在和平的生活?怎有灯下奋笔疾书,将来报效祖国的少年们?

  读着读着,读到了长征故事。一九三四年,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打压越发强烈,红军不得不从江西撤出,包括成千上万的红区农民。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自然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但至少我是不清楚长征的前因后果。而这本书详细的讲述了长征的重要节点,使眼前一亮。长征精神深深地植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不抛弃,不放弃。他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撑过了几百个寒冷的夜晚,最终在陕北胜利会师。尽管路途劳累,可在会师后,那种喜悦之情却在无时无刻地散发出来。这长征就如同学习生涯,若是放松一刻,就断了奋进的状态。唯有坚持,才是胜利。唯有坚持信念,才能最终成功。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也见过至少一两张图片。但他的全部过程我并不知道,只要他们要从桥上过河,而对岸就是敌人。

  这座桥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所以国民党没有想到红军会经过这里,只是为了以防万一,在这儿安了一个机枪阵地。红军不怕死,硬是顶着子弹渡过去,占领后把桥破坏掉,。这为红军争取到很多时间。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而我们,很难做到。我真的能为了一次阶段性胜利而献出自己吗?如果只有我,或许我能。如果有更多的人,我还能挺身而出吗?我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这些英雄的敬意又多几分。

  大草地是红军通过时困难的一个地方。他们进入藏族人民的地区,没有原因的,被藏族人民攻击,连解释的机会也没有。他们没有食物,牲口早就被藏人带走。遇到沼泽,也总有人失足落入其中,而其他人却无法伸出援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同志沉下去。他们没有柴火,只能生吃青稞和野菜。他们坚持了下来,但迷路折返的白军,只有少数人生还。

  这本书中还有比文字所写的史实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斯诺拍摄的图片。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的场景和人物。而且拍的还是黑白照,更让我对于在那个战争年代生活的人民感到可怜与敬意。在联想联想现在我们的生活,是有多么的好。

  篇二: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00字以上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讲述的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军的苏维埃根据地做了几个月的实地观察,采访后写出的。

  自1927年11月中国第1个苏维埃根据地在湖南省东南部茶陵成立后,在埃德加·斯诺进入苏维埃根据地进行实地考察之前,还没有一个人自告奋勇,穿过那道封锁红军的防线,再回来报道他的经历和真实情况。

  自1927年开始,做一个共产党员或者共产党的同情者,就是犯了死罪!但仍有成千上万的人继续甘冒这种风险,有什么不可动摇的量推动他们豁出性命去拥护这种政见呢?

  “红军从一个只有几百个衣衫褴褛的革命者到有好几万工农组成的军队,再到1930年已成为政权的争夺者。”这是埃德加对红军发展的一个简单而精准的概括。在短短几年内的发展数据中的对比,侧面体现出红军发展的快速,那红军为何能发展如此之快?无疑是他们有强大的号召力,那这号召力又是从何而来?我认为是红军对人民群众有着合理的政策,他们被信任,被支持。

  封建社会中的大量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在红军管辖的苏维埃地区得到了较为根本的解决:短短几年里,苏维埃地区的文盲扫除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个效果甚至比一些地区几十年的扫除效果还要好。一个在中国存在了一百多年的问题——吸食大烟(鸦片)也在这里杜绝了。此外还有卖淫,奴婢贩卖等问题,皆已被杜绝。从红军对其管辖区地方改革的方式,以及效果中看出,他们是奔着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去做这些事的,他们并不像一些军阀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才为老百姓做一些枝节上的,表面上的工作。这便是红军被人民所爱戴的原因吧。

  埃德加借助张学良正在考虑与共军联合抗日的有利情形下,进入苏维埃地区。

  在埃德加前往保安的途中,他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是骑的是一匹马,并且还是匹及其瘦弱的马,而在其他随行人员中,只有李长林一个人是骑着一头驴的,也是极其瘦弱的,还抗着大量的物品,剩下的人都是步行。埃德加刚到非常奇怪:“你们在前线的红军也是骑着这样的马和敌军战斗的吗?”“怎么可能,我们这里的那些强壮的,跑得快的马,可都是集中在前线的,就算是毛主席也都留不得。那些医疗物品,物资也是一样的。像我们现在骑着的,都是“坏了的”牲口。像这些“坏了的“我们便留在后方。”这一个小细节,充分体现了红军的平等,公正,以紧急之事为重。而当时实行“剿灭”共军的军队中,许多士兵骑的都是瘦弱的马,而那些好马,则都在那些军官的私人手中。这或许便是红军能战胜在各个方面都比自己优秀的国民党军队的原因。

  埃德加进入苏维埃地区的时候,不是按照原计划坐飞机进入,而是坐车进入的,因为吧机关枪架在山顶,当作高射炮使用,国民党军队的飞机被击毁了好几架。这体现出红军的灵活多变,他们善于去利用身边的各种事物,把它们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整本书中,令我印象较深的一个人物——张学良,尽管书中对他的笔墨描写并不多。

  作者最初见到张学良的时候,他是一个建康且富有远见的人,但在他刚刚继承父亲张作霖的东北三省等地区时,还患有毒瘾。在日军入侵的时候,他当时有病在身,没有经验,又受到腐败无能的食客包围,以及“大哥”蒋介石的影响,坐失了满洲老家,几乎没有放一枪来进行保卫。在后来日军侵占热河时,又发生了同样的情况,于是张学良背了黑锅,辞职以谢国人,到欧洲去“学习”一年。

  在这一年里,他戒了吸毒的恶习,并在回国时立下誓言:把毕生精力用于收复满洲,为人民雪耻。

  张学良的经历,证明了他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认清了当时的局势,他明白了此时最为重要的是联合红军抗日,要以民族利益为重,而不是所谓的”剿匪”。

  埃德加在整本书中对于各种大事件的笔墨是较为少量的,他把这一些大事件当作是一个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从而引导出这些大事件的的最终结果的种种因素,这些”因素“便是对于红军各个方面的细节描写。细节是最能反映出一个整体的。

  篇三: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00字以上

  在看完《昆虫记》之后,我怀着期待的心情看了《红星照耀中国》。看着淡绿色的封面,心中默念着“埃德加·斯诺”的名字,我终于明白,有一种快乐,是追求真理,甘之如饴的。

  爸爸给我准备了两个版本的《红星照耀中国》,要求我一天看完一本,而且要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当时我就想,一天一本,这怎么可能,可是到最后我还是看完了,这可是剥夺了我早上睡懒觉的舒服,午睡的快乐,还有晚上的放松之后,熬到夜半才完成的,总是完成了,心中无比的高兴。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他于1928年来到上海,任欧美几家报社的驻华记者、通讯员,1936年,他怀揣着对中国革命的无数问题,辗转进入陕甘宁边区,是第一个进入红色区域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在这里,他采访的对象既有后来的开国元勋,也有平头百姓,他了解并体验了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生活,四个月后才回到北平,在1937年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这本书其实是作者对苏区的一个综合性报告,作者在苏区看到了红军的真实面貌,与国民党介绍的那样“杀人放火者”、“土匪”……等一点都沾不上边,完全的不一样,他对比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心中无比感慨。但他也看到了国民党内一些将领对红军有和平之意,帮助红军,感到人民还是明事理的。他看到了人民对共产党的热爱、无私贡献出家里的一切支持共产党,得出共产党是中国的希望的结论。

  作者在书中不但详述了红军中的几个重要人物的奋斗历史,并且还阐明了红军不可征服的战斗精神。书中所提到的一些关于抗战的意见,都是一种准确的判断,尤其是共产党领袖的那些高瞻远瞩的意见,正确地分析当时抗战的事实,预测抗战的性质,并且指出中国为求生存而起来抗战的绝对必要性。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在于作文吧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此外,斯诺还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的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红军战士的生活,以及陕北根据地的社会制度、货币政策、工业和教育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为全世界解答了“红军没有任何大工业基地……现代技术,他们是怎样生存下来并扩大了自己的队伍”的疑问。

  我认为《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十分巨大,它让那些被国民党所骗的人们和国家看到了真正的共产党,说明了红军的和平发展之路,使更多友好的目光投向共产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对红军的看法不同,但这本书却让他们看法一致,那就是红军是无私、热情、和平的。斯诺通过实地走访,如实反映,互动交流的形式,增强了红军和外界的联系,增进了友谊,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说明不同文明只要互相尊重,就能和谐共处,就能维护好世界的和平。

  有一个精彩片段,是斯诺在红军的宁夏根据地采访时的。宁夏预旺堡的八月,和彭德怀的湖南老家很不一样,太阳刚一下山,寒气便笼罩上来了,舞台上,红军剧社的演员正唱着一曲抗日信天游,坐在草地上的彭德怀,瞟了一眼右边的美国记者斯诺,正看见他把棉袍的领子又往里拽了拽。彭德怀心想外国人吃牛排长大,原来也这么不经冻,还不抵我们的小战士呢,我们小战士过雪地的时候,可比这冷多了。彭德怀想到这儿,马上脱下了自己的大衣,给他左边的小号手披上,因为小号手鼻涕都出来了,还在哼着歌呢。想到这些,彭德怀又笑了……这些都是人物的活生生的描写。

  合上书页后,书中的许多场景,仍然回荡在我的脑海,我这才知道,原来,为信仰而奋斗,即使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是无上的快乐和光荣。

  篇四: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00字以上

  英语书上有一句谚语“Don'tjudgeabookbyitscover。”意思是“不要以貌取人。”其实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不要根据一本书的封面来评判这本书。”就像看电影电视时,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是冲着演员是谁而去的。看书也如此,一本书,你是否会去看它,是否能坚持看完,往往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是,归根结底,还在于你与这本书是否有缘,它是否触动了你的兴趣点,又是否能激起你的内驱力,从而升华为你内心的一种渴求!

  说实在的,《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多少年前就知道了它的名字和作者,但是不好意思的是我一直提不起兴趣去读它。因为总觉得这种革命性的书籍太专业化,内心不知不觉间就给它贴上了标签,心想里面八成就是大堆大堆的理论,而我最怕看理论性强的书了。再者,一个外国人写我们中国的革命,能写得有多深入?有多全面?关于中国革命的书籍,我想我们有太多可以读的,学校发的很多党员必读的书都还来不及读呢,谁又在乎这一本呢?

  没想到上学期,它突然成了女儿初中的必读书目,所以就买来了。女儿看完后说很好看,听说还有电影的,想再看看电影,拉着我要我陪她一起看。没想到电影看完了,颠覆了我对它的看法,于是我也迫不及待地把书找出来看了。

  《红星照耀中国》曾经译名为《西行漫记》,我觉得也是很贴切的,因为这就是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期间,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极佳的游记。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真实地记录了他所到过的每一个地方,他将自己看到、听到、采访到以及亲身体验到的点点滴滴用一种洒脱而有魅力的文字付诸笔端,文笔优美、纪实性强,却又不失幽默,让读者读来无不身临其境般的为之赞叹!

  当然,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这个书名,因为作者斯诺在文中讲述的就是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的实际情况,包括长征和一些著名的战役,并从这些人的家庭环境、青少年生活及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追溯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在作者心中,他们就犹如一颗颗闪耀的红星照亮了穷苦劳动人民的生活,照进了他们的世界,给他们带来了光和希望。尤其是文中给予大量的篇幅引用了毛泽东的自述,这份自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中国革命史。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那个气势磅礴的诗人毛泽东,而是一个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的天才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当然文中还有周恩来、贺龙、徐海东、朱德等红军领袖以及那些“红小鬼”们的故事及一些历史事件,从他们的故事中,作者拨云见雾,向人们说明了为什么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愿意投奔红军,愿意参加共产党,愿意为了建设一个新中国而不惜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读来甚是震撼!

  每一本书的诞生都是来之不易的,尤其是在当时“白军”统治下的中国去写“红军”的报道。但是总有些人愿意追求真相,即使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斯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尽管心中忐忑,却还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那个被人称为“土匪”当道的红色地区。带着无数的疑惑,带着一份冒险与英勇,带着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无限好奇,斯诺历经艰难却又兴致盎然,他将“红色中国”真实地介绍给了全世界,从而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也让今天的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回顾、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

  斯诺无疑是成功的!“红色中国”也是成功的!正如埃德加·斯诺在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今天,中国共产党已如一颗闪闪红星照耀着全中国,并影响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点亮人生!读着这本书,我的眼前常常浮现出那些抗战电视剧中为了祖国的未来而浴血奋战的人们;那些相信中国必胜的隐姓埋名在各条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那些因为信仰即使倍受折磨也永不叛党的革命先烈们……

  他们就是书中的人物,书中的人物就是千千万万的他们!

  有一部历史,值得重温;

  有一种精神,值得传承;

  有一份信仰,值得坚守!

  篇五: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00字以上

  最近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我的收获不少,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使得我对中国近代革命胜利的艰难有了深刻的了解,对伟大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真是历史成就伟人,伟人创造历史。我没有想到我细致地了解这一段历史竟然是通过读外国人笔下的记录。刚开始阅读我觉得特别枯燥,但是读着读着,却感觉越来越有意思,越来越想读。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使得我对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苦难和坚强的革命精神所感染。对伟大革命领导者们敬佩不已。

  刚开始,中国共产党只能在“地下活动”,不敢公开中共党员的身份,他们被国民党诬蔑性地称为“共匪”、“赤匪”。毛泽东曾被当“赤匪”的头号人物被通缉。今天我们能过着这么和平幸福的日子,说明毛泽东领导我们走的道路是一条正确的、光明的大道。但在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势力还特别小,难以被所有人认可,被国民党人诬蔑的称作“匪贼”。从这些来看,毛泽东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是多么的不容易。在当今社会,我们能感受到共产党引领我们过上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正确。

  书中详细的记录了在每一个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所做的伟大决定,最著名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万般无奈的状况下走的“长征”之路。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徐特立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许多资料。把这些第一手资料完整的记录下来,通过阅读这些记录,我对毛主席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斯诺到达保安,见到了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毛泽东是一个复杂而令人极感兴趣的人,他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他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非常幽默,喜欢憨笑,天生精明。他精通历史,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着深刻的研究。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惫,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常常深更半夜才休息,就是在他这样不知疲倦工作下以及过人的军事指挥才能下,中国红军长征才一步步取得成功。在跟毛主席一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领导人中,周恩来最重要的一位领导人。他是一位平易近人,温和文雅,遇事冷静,善于分析推理,细心热情,善于计划,生活朴素,充满活力。他非常热情的给斯诺规划了采访行程。周总理和毛主席是一对配合密切,性格互补的亲密革命搭档。在他们的领导下,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长征中第一步是要突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接下来就是巧夺大渡河,更艰难的是爬雪山过草地,在翻越雪山时,红军损伤严重。在荒无人烟的大草地中,红军找不到食物吃,许多人在一望无垠的水草中失足,陷入深不见底的沼泽地中,就是在这样艰苦恶略的条件下,红军依然意志坚强的到达了甘肃。在这期间漫长而艰苦的征途上,红军赢得了少数民族的认可,一路吸引了不少人参加红军。红军的队伍逐步强大起来。这说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与感召力是非常高的。万里长征中红军牺牲无数,这也是中共革命军经历的最严酷、最壮烈的“生命之征”。在长征所中体现出的“长征精神”是我们世世代代的人都应去学习和发扬光大的。斯诺也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更应该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不辜负祖国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不辜负老一辈革家的流血牺牲。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先辈的革命旗帜,继续发扬光大,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的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老一辈革命军人的事迹和精神永远鼓舞这我们前进。相信通过我们一代代人的努力付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越来越宽敞!我们中华民族将永远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我要读更多的关于革命历史的书籍,更多的了解革命英雄,更好的体味革命精神的伟大,让我们在和平年代不忘本。

  篇六: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00字以上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已经读完三周了,一直没有静下心来整理一下自己的思想,或许我应该再读一遍,思想才会更完整。粗略读完之后,有四个想法比较突出:一、我对朱德多年的印象是错误的;二、生活背景对写作的影响;三、信念的力量;四、表达正义的声音一个足矣。

  一、对朱德印象:我没有读过有关他的传记,印象中只有一篇文章《我的母亲》,也已经很模糊。感觉他会打仗带兵,是个“大老粗”,但是文中却写道“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其次,他对一切事情都十分负责;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这是对他性格的描写。还有他夫人康克清对他的评价:“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这是我根本不知道的,我以为他只是一个不识字的会打仗的人。当我读到他曾在巴黎、柏林读过书时,更是颠覆了我的所有偏见,原来他是一个有着国际主义视野的司令;他还坦然谈到他的私生活问题一共有四个妻子,我被他的坦率打动了。他对共产党的忠诚也让我很敬佩。作家斯诺这样写道:朱德就这样简单地结束了他的自述。但这些朴素的话,是许多年不能想象的最最生动的人生经历的辉煌纪录——这是一个大胆无畏和大公无私的故事,一个无比勇敢和智慧的故事,一个难以相信的苦难的故事,一个为着忠于一个为民族的自由解放而斗争的伟大注意而丢弃个人享受、财富和地位的故事。当这一时期的历史完全被写下的时候,上述这个简单的自传将长上血肉,我们就看看到这部历史的新的一页上涌现出一个人物——少数真正的时代伟人之一。”

  读完这些,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更可怕的是因为无知而产生的偏见。解决无知和偏见的最好的方法应该是读书,读更多的书,读好书。

  第二、作者的生活背景对写作的影响。斯诺是美国人,尽管所写内容是1936年6月至10月的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包括了红军长征、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等方面,但他毕竟是美国人。文中多次出现表示距离的单位是“英里”,而不是公里,他还用到”英尺”等单位。还有些细节说到中国人不洗澡,或者某人因为天太热,竟然裤子半脱的不雅动作,或者中国人的随地吐痰等等很多细节,就可以看到作者是以他自己的生活背景为参照来写中国这些事件的。他还出现了几次对女士的描述,用“美丽的”来修饰,足见他对审美的重视。而在当时的中国背景下,美可能早已经被忘却,因为温饱没有保障,生命随时有危险。

  第三、信念的力量。虽然中学时学习过中国历史,又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是我对共产党历史的真正了解是很少的,应该加强这方面的阅读和提高。本书中对共产党艰难处境的描写多次让我流泪,对国民党对共产党的迫害我非常的愤怒,尤其是日本对同胞的杀害更是让我痛心,但是,共产党在毛主席、朱德、周恩来、贺龙等伟人的领导下,最后胜利了,解放了全中国,全人类。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第四、正义的声音一个足矣。在斯诺来红区之前,没有人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做过客观、公正的对外报道,西方或者说世界不知道、不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做什么,别有用心者还歪曲事实报道中国革命。但是,仅仅一个斯诺就可以通过他的声音让世界了解中国,看到事情的真相。这个声音是如此的有力量,如此的重要。所以,有想法一定要表达出来,要通过正确的渠道表达出来。世界是公平的,世界是包容的,世界是有判断力的。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声音,共产党只能任别人造谣、诽谤、污蔑,所以,一定要发出声音,哪怕这种声音最初是多么的弱小,多么的不引人注意,但是,一定要坚持发声!

  没有声音,就永远不会被听到!

  以上是摘抄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500字以上精选6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