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摘抄 > 2022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情况汇报(精选4篇)

2022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情况汇报(精选4篇)

时间:2022-08-13 11:24:21编辑:傅莹

  以下是摘抄网小编精心整理的2022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情况汇报大约有4篇左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2022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情况汇报

  20XX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聚焦创新补短板,明确责任抓落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战略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制定并贯彻落实《XX市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意见》,充分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支持引导规上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研发活动,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投入的积极性。“十三五”期间,全市研发投入经费以年均17。2%的增幅逐年递增,至2019年达到15。55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0。96%,居同类市第1位。目前,全市442家开展了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全部完成20XX年度研发投入统计年报工作,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预计可达18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可望突破1%大关。

  二是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企业以产业发展技术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技术研发,着力解决一批行业共性瓶颈难题。对明天氢能、应流航源2个全省首批科技重大专项定向委托类项目,市县(区)财政各先行支持1000万,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目前,两个项目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加强疫情科研攻关,同科生物“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省立项支持,是全省疫情应急科研攻关两个批次10个项目承担单位中唯一一家民营企业,目前项目成果已实现产业化。

  三是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三比一增”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挖潜力,保存量,提增量,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20XX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51家,较上年度净增76家,增幅居全省第2位,实现了三年翻番。2021年第一批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23家,初审通过101家,通过数创历史最高水平。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XX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35。5%,居全省第1位。

  四是强化高质量科技成果有效供给和引进。支持产学研合作,安徽一路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在“高效LED路灯与5G信号发射处理器结合应用”方面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市人民医院与安医大成功签约。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电致变色领域开展技术攻关。XX开发区与晖煌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重庆诺奖二维材料研究院正式签约,将围绕石墨烯铝基复合新材料开展合作研发。市级产学研合作重大专项两年共立项29个项目,市县(区)两级财政支持资金达3120万元。在2019年、20XX年连续两年的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中,我市美自然环境、海洋羽毛、安力肽生物科技与同科生物等4家公司的项目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积极招引高层次人才来XX创新创业。20XX年认定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家,其中A类1家,B类1家,立项层次达历史最好水平。全市目前共有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6家,院士工作站2家。安徽工业技术研究院XX院揭牌成立,引进的12个创新创业团队和4家联合实验室已陆续入驻。

  五是推进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支持鼓励大院大所来我市建立成果转化平台。应流集团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共同发起的“极端环境材料和特种加工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首批开展6个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项目。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能力水平,建立孵化平台动态调整机制,引导现有孵化器、众创空间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和功能配套。目前,全市共有省级以上孵化器4家,居全省第7位;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1家,居全省第8位。疫情期间,全市3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为136家在孵企业减免租金185万元。组织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XX赛区大赛,安徽恒磁磁电有限公司获得省赛二等奖,全省16家全国赛成长组获奖企业中,我市占据两席,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每年组织科技要素对接活动,为企业和高校院所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两年来共邀请合肥物质研究院、安徽大学和皖西学院等高校院所170余名专家教授深入到全市各县区近100家企业开展点对点精准对接。

  六是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培育高质量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创新要素无缝对接,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绩效评价。支持舒城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6家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与运营经费72万元。设立运行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裕安区政府与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有限公司共同设立的裕科股权创业投资基金为全省正式运营的6支区域子基金之一。强化技术合同登记机构服务技术交易,20XX年,全市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29。73亿元,增幅居全省第5位;全市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10。89亿元,增幅居全省第3位。

  七是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以升促建”,对标国家高新区升级条件,多方协同发力,不断夯实国家高新区创建基础。20XX年,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全省130家开发区年度考核中,较上年度提升68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开发区”。

  八是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坚持“以评促建”,推动X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扩容、体制完善、形象建设和机制创新,扩展园区的外延和内涵,2021年6月,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评估。金安区木南农业园区成果申报第二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霍邱、金寨入选第三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名单,全市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预计达到5家。至20XX年底,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动态发展到46家。

  九是推进“一室一中心”建设。积极培育创建安徽省实验室和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和龙头。我市应流集团“高性能合金材料制备及成形技术”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为全省首批认定10家省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之一,自认定以来研发投入超过5亿元,先后承担国家能源自主创新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与实施国家“两机”、核电等重大科技项目。

  十是建设发展省新型研发机构。支持鼓励各类创新主体聚焦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不断提升自身建设水平,积极争创省新型研发机构。20XX年,XX市智奇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和安徽中晟分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实现了我市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零”的突破。

  十一是推进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全市科技特派员动态发展到1268人,共有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8家,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63家。20XX年,在全省绩效评价中,我市共有11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获优秀等次。金寨县科技特派员杜方平所在金寨县食(药)用菌专业合作社作为协作单位被科技部纳入“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选派90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三区”人才,分赴我市6个贫困县区,开展公益技术研发和科技咨询等科技帮扶活动。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在市科技局门户网站开辟了《科技特派员风采》栏目,定期宣传科技特派员先进事迹并及时推送至省科技厅,推荐的《做实药用菌产业助力精准脱贫》短视频,被作为全省遴选的8个短视频之一参加科技部“大美科技特派员”微视频征集活动。

  十二是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主体规模,20XX年,全市分9批入库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145家,其中82家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高企总数的三分之一。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从科技人员、研发费用、知识产权三个方面加大投入,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给予其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最低75%比例的政策支持。加强金融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市科创中心组织召开了中心在孵企业银企对接会,推动安徽网益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与合肥科技农业商业银行XX分行达成合作协议,获科技贷款70万元。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虽然近年来我市主要科技创新指标保持连续快速增长,增幅全省靠前,但部分指标绝对值偏低、排位靠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创新补短板,明确目标抓落实,突出重点,主动作为,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为“十四五”XX科技创新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篇二:2022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情况汇报

  **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市建设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的主战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转型的积极效应不断显现,科技创新对开发区经济济发展的贡献度在不断提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强大动能。

  一、科技创新工作情况

  1、强化政策引导与行政推动并重。一是明确政策导向。围绕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要求、市科技局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中提出的各项重点任务,区党工委、管委会明确提出,要在领会上级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开发区发展实际,坚持“政策引导与强化服务并重、产学研项目合作与创新载体建设并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与集聚外部资源要素并重”的原则,制定完善区本级科技创新考核、奖励政策。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围绕工作组织、绩效考核、奖励扶持等重要环节,开发区相继制定出台了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意见、科技新攻势考核意见、招才引智奖励政策意见、技术转移中心绩效补助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凝聚全区各局办街道、广大企业推动开发区创新转型发展的最大合力。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突出对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企业创新载体建设、新产品研发、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对享受区财政新型工业化扶持奖励但未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工业企业,一律按照政策的50%兑现。近年来,全区每年用于科技创新、人才招引的奖励资金逐年提高,2018年科技创新、招才引智的奖励达到1500万元左右。

  2、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意识。一是常态化收集反馈科技服务需求。在上级科技、工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区域创新大数据研究中心签订了专家云服务站点合作协议,建立了工业企业科技人才服务需求数据库。通过挂钩联系人常态化、动态化收集企业产品开发、项目申报、政策咨询等涉及科技创新的服务需求,定期梳理分析并反馈给上级部门、科技镇长团和技术转移中心,对新落户企业和部分有意识、资源少的中小企业起到了比较好的促进作用。二是主动对接知名高校院所。通过产业集群培育部门、科技行部门的共同努力,目前全区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纺织、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产业集群,每个产业板块都与1-2家985、211高校或行业领先的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2018年,先后分产业、小分队开展各类产学研活动30多场次,与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江南大学、东华大学、苏州大学等双一流高校院所实施产学研项目50余项,占当年所有产学研合作的项目的60%。三是强化政策落实。我们将全区267家规模以上企业落实专人挂钩联系,重点做好政策宣传兑现、技术需求收集等服务工作,定期举办政策及业务培训会,如今年邀请了科技局、税务局主管部门专家就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进行了开发区和科创园2场专题培训会。我们还专门建立了开发区科技服务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最新科技政策,接受企业咨询,经过一年多的积累关注人数已达到400多人。

  3、强化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应用。一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在知识产权方面,园区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保护,2015获批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并与去年11月份申报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待公布),2018年获通过了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的验收工作。在产学研合作方面,2018年,新增实施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70个,引进高校成果项目16个,实现产学研项目成果转化47项,转化率达60%,为企业开拓市场、降本增取得了显著效益。一批产学研项目成果获得认定,2018年获得全国专利优秀奖1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个(跃通、亚太)、省国际合作项目1个(联发环保),为企业争取纵向扶持项目经费2000万元以上。通润公司成为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亚太公司成为全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强了企业参与更高领域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二是招引高科技项目。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思路,突出招引优质科技项目、人才创业项目。由过于注重销售规模、设备投入转变为更加注重项目科技含量,科创园在高科技项目落户协议中将高企认定、产学研合作等作为达产达效的重要条件。

  4、强化创新载体平台建设。一是科创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发区科创园初步形成了机器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自动化及关键零部件的产业链发展格局。目前,园区内集聚了45家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企业,其中机器人本体企业6家、服务型机器人企业8家、关键零部件企业10家、集成应用企业8家、全自动化生产线企业13家,为全县68家企业提供了生产线智能制造升级改造服务。科创园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江苏省科技产业园、南通市智能装备产业示范园区,入选了江苏省特色小镇培育名单。二是驻区研究院质态得到提升。目前,落户开发区的有上海交大、北京机电研究所、苏州大学、常州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等5家产业研究院。2016年以来,先后制定了研究院绩效考核、项目运作、财政资金等政策文件,加强了对研究院的规范管理。2016年-2018年,各研究院在研项目35个,实施产学研项目30个,合同额超过5000万元,服务企业50多家。三是企业载体建设持续加强。着眼于增强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对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创新型企业等各类载体平台的建设标准,制定落实分类培育计划,采取集中培训、政策引导、个性指导、示范带动等措施加以推进。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保有总量达到5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33家、市级78家。

  二、开发区科技创新工作不足

  1、基层科技创新管理人员不足。开发区虽然是国家级经开区,科技管理工作岗位任然还是乡镇的影子,受制于上级部门考核。我区从事科技管理工作人员3名,其中1名以知识产权工作为主,但开发区科技科工作涉及科技人才杯月月考核排名,指标多、责任书、新型工业化杯(经信委项目)、文明新风杯(科普工作)等各项考核工作,另外还“一岗双职”,拆迁等中心工作要去完成。区主要工作由上级部门指导,主要完成下达考核指标,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地、精细化地去做科技创新管理。

  2、科技服务能力和手段不足。虽然区服务创新创业的工作网络初步形成,但由于我们基层工作人员,尤其街道人员配备、能力素质、专业学历背景等因素,在准确掌握企业技术人才需求等方面存在不足。现有的科技服务大多还停留在简单式的牵线搭桥、粗浅的信息传递与发布、一般的技术交易与咨询、管理水平等低层面上,诸如提供经验模式选择、技术创新攻关、成果产业化支持等更高层次的服务难以实现,满足不了企业的综合需求。

  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我区企业以中小企业、传统制造企业居多,虽然近几年依托杨浦工业园、奉贤工业园、常安纺织园、东部家具产业基地等载体,招引了不少企业落户园区,如上柴动力、水星家纺、美勒家居、昭华、齐克庞德等规模较大企业,但这些企业受制于总部,**主要以生产为主。在招引的企业中,家具、纺织等科技含量相对不高的企业较多,267家规模以上企业中,这两类企业数量多达80余家,没有研发机构、缺乏核心自主知识产权,高标准的企业研发机构总体偏少、规模偏小、层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总体偏弱。

  4、公共创新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一是专业性的科技服务机构缺失。那种多层次、多形式、跨行业、跨地区,提供专业化、综合化科技服务的科技服务中介组织基本没有,从而导致企业在科技成果的评审、认定、评价,以及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和高新企业、科技项目、专利申报过程中未能得到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二是现有载体平台服务能力不足。目前建成的多家高校产业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受制于成立时间、人员力量等多方面因素,与企业的对接合作还不够密切深入,功能和作用发挥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缺少高层次人才集聚、协同技术攻关能力强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特别是在行业内达到顶尖水平、辐射更广区域的服务平台,突出表现在短期内拿不出具有较高前瞻性的研发项目和成果。

  三、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

  1、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能力素质。一是加强人才管理和培养。从市层面指导区镇设立科技人才发展办公室,定编定岗定人,配足配强人才招引和科技一线管理服务力量。引进省、市层面的机关事业单位的科技人才到基层挂职指导,引进高校的专家教授到基层挂职,切实提高科技队伍的人才建设,发挥好科技镇长团的作用。二是开展能力提升培养工作。为适应新形势下科技管理工作的需要,应加大对科技干部的培训工作,有计划的选送科技人员进行深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并形成一种长期坚持的制度。三是优化基层政策环境留住人才。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用环境吸引人、用事业激励人、用政策留住人”淡化人才归属性。在科技工作、科研实践中发现和选拔科技人才,进一步做好为科技人员服务的工作,帮助他们改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创新潜力,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鼓励自主创新,提升企业主体地位。一是要落实政策,加强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加大财政对企业的科技投入,建立工作协调机制,落实财税优惠政策。积极提升科技创新载体平台的服务功能,为企业创新提供设计、信息、研发、推广、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依托龙头企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使之成为聚集人才、研发产品、培育品牌的载体,把更多的企业推向科技创新的前台。二是要加强指导,落实企业项目资金的支持。科技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指导,着力包装一批好的项目,在国家、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方面争取更多的纵向资金支持。三是要加强高质量的产学研合作。产学研项目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着力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科技需求现状,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合作,建立更为紧密的产学研对接通道。

  篇三:2022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情况汇报

  我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各类创新资源集聚,为全面推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引领和支撑,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瞄准需求,精准对接,科技合作工作取得新成效。坚持把加快推进科技合作作为架通企业对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桥梁,整合创新链、孵化链,开展协同创新,实现成果转化、技术孵化。一方面,区政府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对我区电子信息产业、食品大健康产业等的人才、技术需求进行摸底,按照需求整理后,加强沟通对接,与省林科院、省农科院、东华理工大学、抚州职业技术学院、省科学院、省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等6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另一方面,推动规上企业与高校、科研院开展科技合作。目前,我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合作全部覆盖,80%以上的规上企业开展了科技合作。

  二、突出产业,强化措施,科技创新项目取得新成果。组织建设企业项目库。深入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掌握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第一手资料,建立以市场为主体、以企业为主导的项目选择机制,拓宽项目生成渠道,做好项目的筛选论证。对入库项目进行分类筛选,对照国家、省、市下达的项目指南要求,及时组织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力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市计划盘子。对已申报项目,积极做好沟通汇报工作,提高批复率。目前,已组织江西今日电气有限公司“5G智慧工厂示范应用样板”项目申报省03专项,并立项;已推荐江西丰临医械有限公司的“一次性使用避光精密过滤输液器(带针)”、抚州田园梦食品有限公司的“益生菌发酵生产低亚硝酸盐XX菜梗的研究”等9个项目预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三、高端定位,提质升级,企业研发组织迈上新台阶。与产业化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研发组织在服务企业创新、支撑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提升创新平台的层次和水平。一是引导鼓励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已列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自立环保今年将继续推荐申报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仙盖山农业园申报省级“星创天地”,拟征集抚州泰菊实业有限公司、抚州田园梦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申报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是鼓励企业通过建立分支机构、联合共建等方式建设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研发机构。江西世星科技联合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合作成立了“中科院计算所区块链与数字经济实验室抚州科研基地”,逐步掌握了最前沿的纳米芯片制造技术,准备推荐申报省、市级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四、聚焦转型,服务经济,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对产业的支撑能力,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探索市场化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一是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省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着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强化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突破,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二是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计划。重新修订了《XX区区本级科技创新财政性资金专项管理办法(试行)》(临府办字〔2019〕53号)。目前已推荐抚州市抚北天然气有限公司、抚州田园梦食品有限公司、江西杰豹机电有限公司、江西北冰洋实业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申报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已有11家企业通过江西省高企认定工作办公室的第一批公示。三是积极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工作。目前已组织推荐银涛药业、银圣王洁具、泰菊实业等31家企业成功加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

  五、创新模式,信息优先,扩大科技创新服务的覆盖面。一是创新“互联网+科技服务”模式,区科技局把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全部纳入科技创新微信群,随时将上级科技政策、有关项目平台申报等上传至平台,扩大服务覆盖面。二是定期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走访,及时掌握企业创新需求动态,跟踪服务。三是完善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在我区主导产业的重点企业设立科技创新联络员,提高服务精准性和前瞻性。

  六、创新管理,引领示范,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一是组织企业家参加培训。我区每年都组织重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加抚州创业大学MBA培训、工商高级研修及企业组织能力提升班等,促进企业管理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管理转变。二是组织申报全省管理创新示范企业。以组织申报全省管理创新示范企业为抓手,切实推动我区重点企业创新管理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区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科技创新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我区大中型企业少,多为中小微企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比较薄弱。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缺少长远发展战略眼光,积极进行自主创新以实现技术储备的危机感不强,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不多。

  二是科技创新人才匮乏。我区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缺乏,科技领军人才及后备人才不足。

  三是企业管理模式陈旧。我区部分企业还存在家族式管理现象,管理水平还要逐步提升。

  四是科技研发投入低。区财政对科技的投入虽然在逐年增加,但企业自身研发投入相对较低,尤其是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不想也不愿进行自主创新。

  三、下一步的打算

  (一)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科技政策和要求,针对科技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快建立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金融支持体系、鼓励各类主体创新、激励创新创业人才、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等一批鼓励科技创新的配套政策措施。要切实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健全考核机制,确保相关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要加大对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激励企业成长为创造新技术、新业态、提供新供给的生力军。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要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使企业由“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二要着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下大力气扶持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使其发展成为创新的领军者和风向标,成为区域创新的“心脏”和“引擎”。三要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科学分类,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人才、技术上的困难与制约,拓展中小企业成长空间。

  (三)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人才支撑。深入推进“双返双创”、“三请三回”活动,吸引在外人才回乡发展,积极实施“靶向引才”,为使引进的顶尖、领军、紧缺科技人才在XX落地,在项目经费、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处理上,必要时可打破常规。

  (四)全面开展科技合作,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一要大力推动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科技合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选择业务相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政府搭台、部门推动”的方式,引导企业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二要拓宽科技合作的渠道。要结合“双返双创”、“三请三回”活动,以XX籍在外人才为纽带,以已建立合作关系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基础,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全面深入拓展科技合作的领域和空间。三要突出科技合作的重点。以园区为依托,着力构筑合作发展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不断夯实合作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要把项目的申报实施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建立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库,组织策划申报争取一批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加快推进全区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篇四:2022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创新能力提升方面的积极作用,全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情况

  我们以皇马工业园为主战场发展县域工业,全力打造医药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全市产业聚集转型发展的新亮点。对一些产能低,能耗大的企业,要正确引导做好转产和扩能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活力。

  目前,皇马工业园区累计落户企业188家,建成投产企业120家,其中规上企业40家,在建项目23个,成功地将皇马工业园区创建为自治区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按照规划布局,确定特色产业来规划定位。

  1、新能源产业园(皇马工业园一区),以卓能新能源为龙头。新能源产业园和综合物流产业园总的规划面积2。76平方公里,主要布局一类工业为主。

  2、中医药和健康产业园(皇马工业园二区),以邦琪和肯泰医药为核心,规划建设一个约3平方公里的XX区医药和健康产业园。目前,已落户有邦琪药业、肯泰生物医药、大卓医药、葛洪、泰和、储力等项目24家企业,总投资额25。12亿元。

  3、新材料产业园(皇马工业园四区)皇马四区规划用地面积约5。89平方公里,产业园以循环经济为规划理念,设计冶金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配套及新材料产业,配套水泥添加剂、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目前,已落户红墙新建材、宏鑫生物科技、埃索凯、南海化工等29家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不断加大,今年1-6月,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完成23。6亿元,同比增长45。6%,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19%。

  二、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情况

  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

  1、广西和风新能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50000万元;初期投资10000万元。初期产能规划:2。0MW-3。0MW风机塔架200(台/套)/年,年产值约3亿元,现已投产,预计年底达上规条件。

  2、XX市金风科技有限公司风力发电风机生产项目总投资1。6亿元,年产250台风机。达产后年营业收入25。5亿元,税收4300万元。目前,项目已平整土地,前期手续办理当中。

  全面按照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方案推动落实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今天上面这些是摘抄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2022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情况汇报精选4篇,方便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