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摘抄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记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年4月7日下午,XXXX开展高段教学研讨活动。黄红云、肖长珊两位老师分别提供了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教学价值研究研讨课《为人民服务》《习作:他____了》。
《为人民服务》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的一篇课文,它是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议论文。结合单元目标,黄红云老师将本课教学目标确立如下:1。会读会写10个生字,能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中,黄老师紧紧围绕课后习题展开,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在通读课文、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思考:毛主席提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浏览课文哪段具体诠释了为人民服务这一观点?利用抓关键句,找关键词的方法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同时让学生知道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随后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并用找关键句,提炼关键词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文意。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以“死的意义”这部分为例子,引导学生感悟毛主席是怎样阐释这个观点的,用了什么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研讨过程当中,老师们一致认为黄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清晰,以读为主,能够适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课文内容,达成了教学目标。
习作“他____了”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半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写一件事,把一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结合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本次习作不仅要将写人与记事结合起来,还要借鉴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法,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把人物的表现写具体,反映人物的内心。
肖老师围绕单元要素“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首先,带领学生阅读习作要求,弄清楚写什么的问题;接着抓住“从多个角度把某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这一教学重点,围绕课文中的片段进行了方法研讨;最后,借助生活中的一个视频片段《他生气了》,让学生进行方法运用。
整堂课备课充分,结构清晰,贴合学情,做到了一课一得。但在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上可以进行调整,开课再紧凑一些,解题后直接指向方法指导与训练,避免喧宾夺主。同时,在学生审题和写作的环节,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感受和表达。
2022年4月13日下午,XXXX开展低段教学研讨活动。张健美、杨敏、蒙妍伊三位老师分别提供了研讨课《夜色》《我是一只小虫子》《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夜色》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首叙事性的儿童诗。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以第一人称写出“我”原本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战胜对黑暗的恐惧,从此学会欣赏夜色。结合单元目标和对教材的理解,张老师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认识“胆,敢”等12个生字;会写“色,爸”等4个生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3。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
课堂以几张夜色图导入,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自己身边夜晚的景色。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走进夜晚,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好,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本单元句子学习的重点“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长句子的意思”,张老师把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语,随文识字与朗读诗歌整合起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每一次朗读都指向不同的目标。首先读正确,读准“一”的变调和轻声音节,思考:诗歌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随机认识“胆”字,并了解月字旁的字大多与身体有关,紧扣课后习题,积累“胆量”“大胆”。其次,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长句子的意思。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进行初步感悟,结合插图读好长句子的停顿,如: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哪一节写了这幅插图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感悟“我”的胆小。再通过对比“很小”和“很小很小”的表达效果,结合“讲了又讲”等词来体会“我”的胆小,随机进行句子的练读,并紧扣课后习题,积累词语“勇敢”“勇气”“勇士”,指导写“外”“看”。然后,熟读成诵,通过诗歌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填补空白“我还能看见什么”,引导学生走进儿童诗的意境。教师在随文识字中还渗透了多种识字方法:扩展词汇识字,联系生活识字,运用字理识字,借助动作识字等。
研讨过程中,老师们一致认为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清晰,识字教学与朗读指导相结合,所用教学策略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我是一只小虫子》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童心”为主题,内容富有童心童趣,充满丰富的想象,教学重点旨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本篇课文运用拟人化的描写,从小虫子的视角观察世界,感受生活。基于此,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几点:1。会认“免、费、贪、脾”四个生字,会写“净、幸”两个生字。2。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发现“月”字作偏旁时的表意特点,不认识的字能查字典认读。
整堂课杨老师以“当一只小虫子真不错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来统领教学,首先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发现小虫子可以在草叶上生活、乘坐免费的“特快列车”,感受小虫子舒服的生活。其次进行默读,找到小虫子有趣的小伙伴,通过对小伙伴的了解感受生活的快乐。最后男女生配合读,体会小虫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本节课中,杨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态自然大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但是对于学生朗读指导的深度还不够,提出的问题太过琐碎,应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体会、感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次记事作文,本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主题,要求学生写下自己曾经做过的一次小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有序表达的能力。
蒙老师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前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并填表记录了自己做小实验的步骤。在课堂中,先借助记录单引导学生使用关联词,有序、清晰、完整地表达出自己做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论。接着,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做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最有趣的现象。最后,交流自己做实验时的体会和心情变化,总结本次作文的写作方法。
整堂课结构清晰,环节简明,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们懂得倾听,乐于表达,参与度较高。但在课堂时间的把握上可更灵活,多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和引导。
2022年4月6日下午,XXXX开展低段教学研讨活动。汪艳、杨彩佳、杨晓菡三位老师分别提供了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教学价值研究研讨课《中华传统节日》《端午粽》和《亡羊补牢》。
《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作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内容。本次活动贯穿于整个单元,关于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次课,一共两个课时,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博大,了解节日内涵,积累节日知识。2。学会收集、分析整理节日资料,并能小组交流分享和展示。3。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或者节日中发生印象深刻的事。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自己的想法。课堂开始,汪艳老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几个学生熟悉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学生边回顾边思考自己过节的生活体验。随后,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学生在小组交流后进行了全班的分享,老师针对孩子的分享进行了点评与指导。随后,通过本单元“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单元目标,汪老师进行了说话训练,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表达方法。
本节课汪老师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及时鼓励和指导学生,学生兴趣浓厚。但还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指导学生先说清楚过程再优化语言,让习作指导更扎实。
《端午粽》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杨彩佳老师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会写生字“叶、豆、分”。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教学过程中,杨老师采用以读为主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图文结合、演一演、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课文中感受端午粽的样子、味道以及吃端午粽的意义。根据一年级学生积累字词的教学重点,带领学生归类积累了“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并学以致用进行说话练习“我是粽子代言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效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研讨中,老师们一致认为杨老师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环节过渡自然,但还要注意问题的提问方式,多关注学生的发言,及时评价和纠错。
《亡羊补牢》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朗读指导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根据单元重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正确朗读课文。2。会认“叼、劝”等生字,会写“丢、钻”等生字。3。读好人物的对话及语气,说一说“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4。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5。说一说,生活中是否有类似“亡羊补牢”的例子。
本节课,杨老师首先让孩子整体感知,说一说课题中“亡”的意思,紧接着引导学生探究第一次丢羊的原因,出示图片,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随文认识“窟窿”一词。以多种方式指导朗读,读好人物对话,读出街坊劝说的语气和牧羊人不以为然的语气。再结合第二次丢羊的原因和结局,引导学生感悟故事寓意。
在教学研讨中,老师们一致认为,本节课教学环节清晰,目标明确,识字和朗读指导到位。但是教师的提问不够准确,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环节缺乏梯度。板书设计如果能更简练,就能更好地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022年4月14日下午,XXXX开展高段教学研讨活动。李洁、罗娇两位老师分别提供了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教学价值研究研讨课《囊萤夜读》《表里的生物》。
《囊萤夜读》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讲的是晋朝人车胤学习的故事:车胤勤勉认真、学习不知疲倦,他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曾经由于家境贫寒,夜晚没有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夜以继日地学习。这个故事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揭示了只有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恭、勤、焉”3个生字,会写“囊、萤、恭、勤”等7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插图,利用已知和生活经验理解课文的意思。
文言文是用古代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与我们现在的表达有些差距,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非常重要。为了达成目标,李老师精心设计各环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从课题入手,通过随文识字、生字组词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借助注释、观察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句意;反复朗读、联系实际找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高,各教学环节自然流畅,层层递进,由于关注学情,方法合适,因此,教学目标的达成水到渠成。如果能合理安排时间,学生将会有更多实践机会。
《表里的生物》是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以“科学精神”为主题,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课文主要写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只小蝎子的话,从而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罗老师依据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来确定教学目标:1。会写“脆、拦”等6个字,会写“机器、钟楼”等16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联系课题说清楚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在教学时,罗老师首先通过梳理时间点,引导学生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紧接着聚焦小作者的观点,引出疑问,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我”是通过哪些事例来证明“表里有生物”这一猜想;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交流,罗老师抓住了“我”与父亲的对话、心理活动描写等句子来重点指导,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问促读,让学生真正做到了入境悟情。罗老师层层设问,不失时机地点评学生,激发学生,感染学生。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不仅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还培养了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
上面这些就是摘抄网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记录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