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摘抄网小编整理的万家灯火暖小村范文大约有3篇左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月里,笔者随同“送戏下村”文艺演出队走进黄海之滨,泰东河畔,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有着两千余年悠久历史,美丽神话“天仙配”的起源地,“中国美丽乡村”试点村、首届“江苏省十大最美乡村”——江苏省东台市梁垛镇临塔村。
放眼望去,一排排农家别墅群焕然一新,一条条青石砖路曲径通幽,特别是一户户农家小院的门楣上,一副副红彤彤、金灿灿的新春联格外惹人注目。笔者发现,在这色彩斑斓的中,春联的格式和词语不再“涛声依旧”,而是“各显神通”。编新词、说新话,一改过去那些“财宝”、“福寿”只图讨个好彩头,千篇一律的传统吉祥话儿,取而代之的是充满时代新意,具有鲜明个性和特色,折射出农家新生活、观念新变化、农民新追求,令人赏心悦目、啧啧称奇的新春联。
“马年逢盛世党的春风温暖农家,美丽新农村全面小康前程似锦”。横批“农民富了”。这是贴在一幢农家小楼锃亮的不锈钢大门上的一副长长的、红彤彤的新春联。村支书沈平兴奋地告诉我,这是他们村里的老支书的得意之作。接着他介绍说,退下来10多年的老支书平时就喜欢“咬文嚼字”,他家每年的春联都是他自编而成的,然后由在城里做教师的儿子“挥毫泼墨”而成,所以别具一格,富有时代感,反映了如今农民的心声。
“学好法律明事理,百事如意事业兴”。在一张姓老汉家的小楼的门楣上,笔者驻足思忖着这一副别出心裁的春联。邻居们告诉我,张大爷因为一桩经济纠纷,东托熟人西找关系折腾了好几年都没有得到解决,去年镇法律服务所的陈律师通过法律的程序帮他讨回了公道。所以,张大爷对法制春联情有独钟,对法律的神圣感特别深。
“策马扬鞭从头起,养羊致富来圆梦”。去年回乡创业养羊的临塔村3组29岁的“小羊倌”周静家门前有这样一副对联,严格一点讲,这只能算作一句“”,但却是他和妻子小两口“精心”编出来的。周静是村里新的养羊专业户,去年投资20万元与妻子一起养羊创业,赚到了第一桶金。“今年没到镇上买春联,也没找人编,就想通过春联说说自己心里的梦想。”周静一边欣赏着自己的“创作”,一边笑呵呵地对我说。
“禽畜欢叫唱出农家新调,机器轰鸣奏响时代强音”。在中心村最东头的一幢崭新的农家别墅的大门上,又一副内容新颖、极具朝气的新春联格外耀眼。原来,这家主人是一对去年刚结婚的小夫妻,小两口虽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后代,但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庄稼人了,小两口白天都在村东头的临塔中小企业园里的企业上班,下班后则家禽,可算作是现代转型的“两栖”农民了。他家大门的这副春联,是他们信笔书写的。
新的春联,贴满了农家的门前,道出了他们幸福的心声;新的憧憬,表达着他们的一份美好寄托,更映射着他们对未来的希冀与梦想。
一座城市,能拥有一池湖水,当属不多,何况她是如此的浩渺,如此的壮阔,如此的深邃。记得谁曾说过,一座湖,就是一座城市的眼睛,就云蒙湖来说,她应该就是这座城市的明月了, “月点波心一颗珠”,她像一位少女纯真的明眸,静静镶嵌在烟波浩渺的群山之中。
我虽没有登山临水的经历,然而凭着这些零绡碎片,我走进了他的大河,走进了大河的角角落落,览阅着大河的旖旎风姿。大河的波光在我的眼前流动起来,逐渐映现出一片银亮的河水,它代表着我的祖国数千万分之一的景色。在我追索的目光中,是他在一个个晨曦初露,或者日落黄昏,踏着粼粼的波涛之岸,挽着故乡小城的朝阳和星光,走向工作和生活的背影,长长的记忆,流淌出他与故乡的一脉亲情。
这就是我的故乡的河,蒙山的河,沂水的河——云蒙湖!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他的家乡,云蒙湖畔的一个村庄。作为慕名而来的客人,我们在一个早上踏破晨光,在翠鸟的啼唱里去看望云蒙湖。云蒙湖——一个多么诗意的名字!云水苍苍,风情悠悠。中国的文人对它的偏爱,到了忘我的地步。作画者离不开云水,写景者离不开云水,它是创造意境的灵魂。
为了更近地一览大湖的面貌,我坚持不坐车,步行走向倾慕已久的云蒙湖。我很快发现,在清晨的曦照里,崇山峻岭之间有条泛着天光的绸带,它平如明镜,柔软如练。近些,再近些,一片壮阔的湖水就映入了眼帘。河水如他笔下那般碧水荡漾,明亮的水花,拍打出细碎的浪波。湖中游人如织,艇飞似箭,鸥鸟翔集,蔚为奇观,果然是湖水共蓝天一色,景色美不胜收。
云蒙湖,不愧是沂蒙山区的风景名胜,它潜云藏波,山水相依,潋滟无际,俨然一座山水园林。俯仰之间,山道蜿蜒。沿途而行,可见山上残碑断垣。文昌阁,颇有气势。与其他景点相比,云蒙湖的人文景观多了一层历史的积淀,据说礼部侍郎公鼐的祖林就在山湖毗邻的山上。公鼐,明代文学家,他的《问次斋集》传世百卷,为蒙阴故里留下了不少的佳作。
这个被称作“一城山色半城河”的地方,天蓝川辉,水木明瑟,环境宜人,确是一处赏水、亲水、乐水的水上乐园。浏览着身旁的湖光山色,吹拂着清凉的微风,只见钓者在岸上静默地垂钓,小孩子们在柔软的沙滩上嬉戏,鸥鸟在这里翩飞,游人在这里休憩,尽享着阳光、碧水、沙滩带来的惬意。
想起他文中的描述,这里应该有个隐秘的荷塘,他抬手遥遥一指,但见田田莲叶,铺展在眼前,睡莲就簇拥在荷花的旁边。随风摇曳的荷花,粉的、白的,在晨露滋润、阳光抚慰、月光濯洗的岁月里轻摇芳华。就是这些普通的荷花,无数次走进朋友的笔端,展现着云蒙湖的沉静之美,流露出他对母亲河的眷恋之情。
一路徜徉,一路思绪,一路情怀,一路欢歌。我们且走,且看鸟儿惊鸿照影,且行,且听舟楫邀天畅歌。这是一片人工湖,原名岸堤水库,始建于1959年,为山东省第二大水库。水是从上游引来,在当地形成各种流域。汇万壑之流,成就了云蒙湖的波澜壮阔,成为临沂人民生活的最大水源。
云蒙湖水面辽阔,周围千山竞秀,湖内帆影点点。湖心隐约有个出水的岛屿,据说是一座古庙的旧址,旧址之上,能看到明代的瓦砾。环湖的水边用以培养睡莲和荷花,岸上特意保留了浅滩、湿地、小岛等自然区域,芳草含英,树木繁盛。亭台、楼榭、园路、景石、小桥,更是与云蒙湖相互呼应,呈现出一幅“悠悠云蒙湖、湿岸花滩路”的水墨画卷。
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正是七八月份,阳光适宜,自由的飞虫便在这花草的叶子上腾起落下,自由占据着花叶附近的空间。人从草叶旁边走过去,那些小飞虫也不躲闪,兀自结群搭伴飞翔着、追逐着、嬉戏着,好似那就是它们的王国或领地。
在云蒙湖畔,我不光认识了豆娘之类弱小的生物,还看到了许多的水鸟,鸬鹚飞来了,落在岸边觅食,无拘无束的它们,或掠过水面,振翮飞翔,或飞落地面,跃跃觅食,宛若水上的芭蕾。
愿这些美妙的精灵伴,陪伴在清澈的云蒙湖水面,在天地间自由飞翔、觅食,在这茂林修竹、桑田苇泊中繁衍生息,妆点大自然的同时,也妆点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创造出更多的生存空间,更多的盎然绿色和锦绣山水。
而我,愿意在春天的时候,携家人去岸边垂钓,摘一束长长的紫荆花絮,看一看洁白的梨花,闻一闻它悠远的清香。我可以驾车远游,深入湖边浓密的林荫树下,静读书本,埋头写作。饿了吃一口自带的干粮,渴了去兜瓶山泉解渴,乏了枕一片草地入眠,躺向青草铺成的绣毯,和家人一起,哼哼小唱,看看月亮……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此刻对我来说,所有的山水诗句都如此贴切,感受至深。我也愿意以河畔人家的热诚,为美丽的云蒙湖,溢满温情的云蒙湖,濡养我们一生的云蒙湖的美貌著上一笔。用撷取美景的双眸,用缠绵温婉的胸臆,以及忘我的工作和全部的热情,为她的无边风月增光添彩,并且甘愿披星戴月,不辞辛苦。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群集的楼房早已把人们的眼睛晃得缭乱,岭南水乡的景致,也就逐渐淡出视野。
诚如朱熹老夫子所云:“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春日,我约上几位文友外出踏青,到杏坛寻找不一样的风景。
坐在车上,走在路上,满眼的水,满眼的绿,还有飘飘洒洒欲断不断的小雨,这就是我要逃避都市的庸脂俗粉、追寻纤巧秀美的意境?
有“顺德周庄”美誉的逢简,虽然没有崇丘峻沟,没有高台曲池,却有绿水斜通、烟村酒舍,更有河边绿树参差掩映,古桥跨接断岸。顺德多古桥,杏坛尤多,占载入顺德文物志的半数,其中逢简的明远桥始建于宋代,几经重建,是顺德现存最长的明代风格梁式三孔石拱桥,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桥拱纵横砌置,桥栏华板刻有各种图纹,两旁望柱狮子,粗面石质的桥面不设台阶,利于车马通行,这在古桥中概不多见。不远处是巨济桥,型制与明远桥相似,因年代较近保存完好。
风细雨曼妙如诗,在乡陌市井中徜徉,自有梦一般的恬淡宁静。只见村舍错落,菜花金黄,拱状古桥有如重负千载的老者,在默默炫示岭南水乡的风貌,这不仅仅是物质的载体,更是的符号。岁月把乡村酿成了一壶老酒,沉醉其间使人顿生息虑无为的心境,文友们设想脱弃尘累以后,在此“挟清风以遨游,抱明月以长终”,或晨早临河而渔,或月夜摇舟听鸟,不是说“大隐于市,小隐于野”么?当我们转往一座宽敞精致的“净院”,文友们更是议论风生,都说庵址坐落逢简选对了地方,甚至有人怪想奇思,怅惋自己是七尺须眉,要不,在此蛰居问学著书,想必更心醇气和。
我们笑谈着前往昌教三宅门,途中在古粉村爱日桥下车。据传闻,太阳初升,从桥脚仰望,整个太阳如在桥顶中央,别有一番异趣,可惜我们到得不是时候,无缘验证观赏了。
昌教坛头巷,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榕树下,一群少年在敲鼓舞狮闹着玩,老人则在啜饮谈笑,一副荣辱不惊的悠闲神态。
经指点,称为“顺德大宅门”的古建筑群就在坛头巷内。这座大宅建于清代末期,有3个大门,房门却多达99个,可见规模之宏大。大宅主人黎兆堂是清朝爱国良吏,曾两度赴台湾主政,晚年辞官回原籍昌教修建了三宅门。
大宅本是顺德古建筑的重要孑遗,因未开发成旅游点而为世人寡知。宅内虽未颓然而废,却已凋尽朱颜,沧桑尽染,我们在结构玄奥的建筑群细细寻觅,似有无法穷尽的神秘。文友们感慨古宅游观价值较高,不及早招商开发殊为可惜。
细细想来,杏坛的旅游资源又何止逢简和三宅门?南扼容桂水道的马宁山绵亘马宁、马东和西登,“马宁十二景”至今仍为当地群众喜闻乐道,还有存在过的龙潭土城、逢简和龙潭西汉遗址、马宁唐宋村落遗址等景观,亦不容忽视。尤其是,广东历史上出过九名状元,顺德占其四,杏坛占其二,进士举人不胜枚举,还有清代“画怪”苏仁山,民国著名诗人、学者黄节等人,无不是文星眩目,可见文化底蕴之深厚,不辱“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的“杏坛”之名,倘能统摄全盘,有选择修葺那些故居陈列其资料,与自然景观配套,足可使杏坛集优成势打造成旅游大镇,从而找到新的价值向度。
轻风细雨中,一任丝丝凉意拂在脸颊。我们在恢宏壮丽的杏坛广场游逛,看春燕恬静无哗的翻飞,看附近在建的幢幢广厦在草拟新的画图。有学者对人文重建提出“比慢”的观点,文化发展不宜像经济那样“比快”。快了,传统文化的本真形态将加速湮没无存,人文环境也就面目无非了。侥天之幸,杏坛还保留着水乡的古朴风貌,而那些很大程度上是岭南耕读文化的标志,作为依然饱含着生命力的社区和文化载体,就像眼前那场春雨,是中华文明浸润透了的所在。
今天上面这些是摘抄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万家灯火暖小村范文精选3篇,方便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