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摘抄 > 《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精选6篇)

《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精选6篇)

时间:2022-07-27 13:19:03编辑:傅莹

  下面是摘抄网小编整理的《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约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一:《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

  翻开《儿童立场》这本书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位年近耄耋的老人挑灯夜读、创作思考的画面;一位和时间赛跑的老人正追赶着年轻人的步伐不甘落后的画面;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和孩子们一起蹲坐在地上交流的画面。这些画面是支持我看下去的动力,回味整个思想之旅最为触动的有两个观点:

  一、谁真正认识、发现了儿童,谁就赢得了教育。

  一次同学聚会,当和一个小学兼初中同学回忆小学时光时,她兴趣盎然,满眼都写着怀念和美好,回忆起孩童时的事记忆犹新,还提及那时老师经常让她做事,比如当小助手,出黑板报等,她对小学时的老师很怀恋。当我提及初中时光时,她表示无感,其实初中的老师还是很值得尊敬的老师,她说老师基本上都很少关注她,所以没有存在感。聚会之后,我时常会想起和同学的这番对话,孩子最喜欢的老师到底是什么样的?孩子最喜欢的班级是什么样的?孩子可能并不在意老师的名气有多大,班级有多么优秀!孩子真正在意的是自己有没有被老师关注,自己在班级有没有存在感。我也反思了自己在班级管理中有没有关注到每个孩子,是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存在感,接下来做出调整,在反思中不断矫正自我。

  二、良好教育应是促进儿童可能性最充分发展的教育。

  每个儿童身上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学会如何去激发和充分发展这些可能性。记得那年四年级,自习课上,我身后的班长突然递过来一首他作的诗,我甚是惊喜,就读给同学们听,并鼓励孩子们踊跃的向班长学习。经我这样一渲染,同学们写诗的热情高涨起来,你一篇我一篇的递到我手上,我就一篇一篇的读,并乘势大肆的渲染,且自己也作诗助兴。教室里洋溢着孩子们的诗情画意,而我一直在乐此不疲的看着、读着……孩子们写诗的热情依犹在。这也许就是充分发挥儿童可能性的教育。

  内心要住着一个小孩儿。

  篇二:《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

  读成尚荣《儿童立场》这句文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当下的教育最为极端的心理是期望太切以至揠苗助长,甚至要表现的是:儿童过于忙碌。”我想教育应该慢一点,因为成长是缓缓而行的。

  成长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在当今社会中间很有影响力,很多教育机构招生都会使用这句话,这句话充分迎合了家长和老师“急于求成”的普遍心态。恨不得孩子一夜之间“学有所成”、“功成名就”。卢梭说:“教育儿童必须符合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否则会导致不良后果。”知心姐姐卢勤也说:“在成长中,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错失良机,该干吗干吗,按规律行事就能心平气和。我最怕优秀的孩子成为成人的代言人和影子。有关专家调查过,真正早熟的孩子没几个成才的。别弄什么神童,别弄什么小明星,他就是个孩子。

  孩子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特殊的意义。就像一粒种子,要经历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直到成熟的过程,每个阶段都不可或缺、不能被外力所左右。要让孩子在每一个过程中都留下自己鲜活的印记,每一段经历都是一幅值得回味的风景。这样,生命就鲜活起来,人生也就因此而辉煌了。作为老师我们也该思考怎样的教育的理念、方法、手段适合孩子。

  我想教育应该顺应孩子的成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每个人成才的年龄是有差异的,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或一个标准来培养和衡量一个孩子,更不能过早地促使孩子成人化。饭不是一次吃下去的,它要一口一口地来。允许孩子犯错、失误,只有经历了挫折磨难,孩子才能真正长大。要做到这一切,老师要学会耐心地等待,不要让孩子因尽快地成长而付出惨重的代价,甚至将孩子的一生幸福毁掉。“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让孩子拥有自我、拥有个性,真正拥有童年美好的时光和幸福;让孩子做好童年时代的美梦,做孩子应该做的事情。

  有时孩子的成长在我们看来,就像蜗牛一样缓慢,我们跟在他的后面,越想越气,气到极点时,我们就会失去所有的耐心。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甚至忘记了看路上的风景,一心想的只是怎么教育他,以实现在即的期望,却忘了有一种教育叫“等待”——等待他慢慢地成长。一定要记住,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成长是有曲线的,有时是高峰,有时是低潮,同时孩子的成长是需要一定周期的,需要我们用艺术的技巧和足够的耐心去对待。

  慢慢教育,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养料,让他缓缓成长。他从不记笔记,但是当老师讲到他未涉猎到的知识时,他会聚精会神的倾听,积极动手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践作业。其中有一次我让同学们回去制作一辆小车,这个孩子给我、给我们都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他制作了独一无二的小车。了解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孩子不管在哪个科目上他都不记笔记,但是他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所以我在想虽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必要的,但是有没有个例、或者能不能让孩子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呢?难道记满笔记本的方式才是唯一正确的方式吗?不,我觉得让孩子们学会选择,主动思考才是给予他们最好的礼物,就如书中所说“要让儿童沸腾起来,是要让他们的情绪和思维高涨起来”。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工作的内容是教书育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孩子,该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对待儿童是我们终生思考的问题。当孩子的行为出现了偏差,我们应当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介入是我每一次教育行为发生之前都要思考的问题。所以当我一看到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一书,就立刻被它吸引,立场是我们教育行为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的立场才能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教育行为,这本书的立意可谓是直指教育问题的核心。“教育是为了谁?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又是从哪里出发?”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的教育才有意义。成先生在这本书里指出,一切教育的核心都应当是围绕着儿童本身的,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赏识孩子才有资格去谈论教育的技巧。

  儿童的本质是自由。但这种自由是建立在规之上的自由。经常遇到家长说:我们的孩子只要快乐就行,学习成绩好不好无所谓。这是不对的。成先生在书中指出,学习和勤奋并不矛盾。我时常告诫我的学生要勤奋,并学会“玩”。人要快乐,但这快乐,如果是建立在勤奋之上的快乐,如此便能让自己的快乐更具意义。

  我想,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发现星空下他选择的路途吧。我身处的启蒙教育,是带着孩子见识浩渺星空,并悄悄地领略那一颗让他注目良久的繁星,鼓励他踮起脚尖伸手够一够,不必急于上路,而是跟他一起振奋他们每一个独特的选择,如此而已。

  篇三:《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让黄瓜成为黄瓜,让茄子成为茄子,让辣椒成为辣椒,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健康、最完美的教育生态。”成尚荣先生真是一语道破真谛!

  “把儿童当成儿童。”这句话初听似乎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特点是单纯、好动、喜变、好幻想、好尝试,却又缺乏判断能力。在他们的成长中,心灵是自由的,快乐的,但同时他们又在不断的尝试中,表现出缺点,甚至犯错。但孩子的“过失”不同于成人的“犯错”,不是存心,而是无意。而正是在改正一个个缺点和错误的过程中健康的成长。在教育的常态中,我们往往不顾孩子的真实需要,以成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标准去要求孩子,演绎现代版的拔苗助长却浑然不觉。

  就像不少老师总希望学生对自己要毕恭毕敬,言听计从。仔细想想,可能吗?老师,千万别真把自己当成孔夫子!因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不是老师逼出来的,是发自学生内心深处的,不是当面爱你一万年,背后恨你一天天。虽为师生,尊重却是彼此的。有了彼此间的尊重,师生之间总会发生点好玩的、有意思的事。这些事未必与成绩有关,但一定和教育有关。

  上学期一天下午,我去楼上别的班级上课,被他们看到了。他们追着问:“老师,你为什么要去别的班上课?”我笑道:“你们成天‘气’我,我决定’抛弃’你们,重选班级。”他们中有人嚷嚷:“老师,你要敢选择其他班级,我们一定把你‘捆’回来。”我乐了,大声说:“你们胆子也太肥了,连老师都敢明目张胆‘威胁’?”哈哈哈哈,一阵笑声,他们一溜烟儿地跑了。

  其实,哪能换班级呢?不过逗他们玩玩而已,顺便拈量拈量自己在他们心中是否有一点分量。只是,多次的“亲密”交流后,我才发现——他们的世界和我们脑子里的世界真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还不全力以赴让自己“变成”他们,我们又怎么能理解他们以及他们的世界呢?不理解他们,也不理解他们的世界,教育又该何去何从呢?

  成尚荣先生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儿童告诉我们教育的起点,儿童让你拥有儿童视角。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儿童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教师成为最好的“儿童”。

  深以为然。

  篇四:《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

  儿童长宜放远量

  初春,阅读《儿童立场》一书。

  文中有两句话,我反复品味,唇齿留香:

  “可能性是儿童的伟大之处。”

  “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一句是成尚荣的,一句是范梅南的。是的,当我们站在人生终端回望时,会发现儿童时期只是人生的起点,只是生命的过程。“可能性”是对儿童的发现,对儿童的价值的洞见——儿童是目的,不是工具;儿童的价值是发展,不是功成名就。

  发现儿童可能性的同时,如何看待现实性呢?我想现实性是基于当下,可能性是基于未来。两者并不矛盾,但不能只唯其一。只唯现实性,教育就陷入功利主义;只唯可能性,教育就陷入虚无主义。儿童教育要着眼可能性,着力现实性。

  想起诗词中的两个儿童: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前一个是少年志气,后一个是悠闲可爱,各有各的形态,各有各的情趣。生活中缺了哪一个,都寡淡无味。让儿童成为儿童,是着眼可能性、着力现实性的第一步。

  儿童是自由的,因此教师要给儿童自由的时间,作业需适量;

  儿童是好奇的,因此教师要给儿童探索的机会,杜绝满堂讲;

  儿童是游戏的,因此教师要给儿童游戏的支持,教学需设计;

  儿童是幻想的,因此教师要给儿童幻想的空间,评价重过程。

  儿童长宜放远量,用发展的眼光看儿童,我们会少一份急躁,多一份等待;少一份喧闹,多一份安静;少一份苛刻,多一份欣赏。

  阅读时,一张一张书页像一片一片花瓣,我读着一页,花开一瓣,美丽了我的视野。万物复苏的春天,我与儿童立场在阅读中相遇,很是美好。

  篇五:《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

  我是在忙碌的走亲访友间读完这本书的。那段日子,我在推推洗洗的麻将桌上,在热气腾腾的年夜饭旁,在喜气热闹的拜年声中,在侄子侄女这般儿童的崇拜下装模作样,自诩爱书文人,捏着崭新的书页,囤囵吞枣,过得好不自在。直到开学前的一周,一个“噩耗”传来,针对这本书,学校要有读书沙龙,要写心得体会,哀嚎之后,我只得耐下心来,重新品读。就这样,白日我于烟火中翻阅,夜晚我在黑寂中冥思,以求在这场读书交流会中,能够跟上智者的思维,于思维碰撞中擦亮认知的火花。

  作为一个在教育行业已经沉浮七年的教师,我也看过数量不菲的教育著作,但羞愧的是对于“成尚荣”这位老先生的作品,我却是第一次拜读。正如交流会上高主任所说的,这本《儿童立场》与其说是对教育理念的阐述,不如说更像是一部师者教育随笔的汇编。它包含的是一位教育者对过往十多年来的思考,亦是对自己教育初心的追寻。在这本书的封面上,印着这样一句话:儿童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母题,儿童立场是教育的基本立场。读完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位“尚荣”的先生,我深刻地意识到封面这句话是先生一生教育事业地写照。成老师笔下的儿童立场,不是一句空话,且不止于教学中的外在表现,而是更加深入的价值追求。

  儿童立场,一个看字面就能揣摩大概意思的名词,就我而言,我觉得成老先生讲的其实就是指教育要想儿童之所想,以儿童发展作为教育评价标准,从高台走下,回归育人本心。我们应该是立足儿童本位,尊重儿童生命发展的一切可能性,尤其是积极的可能性,说白了就是拥有一颗童心,拥有独特的儿童视角。就像叶圣陶先生讲的:“受教育的人绝非没有生命的泥团,只管把他们往模子里按,失败是肯定无疑的。”教育似农业而非工业,受教育者“跟种子一样”,必须有合适的环境和充分的照顾才能自然地生长。

  如果再发散思维,身为一个丰子恺迷,我看过丰老先生的一幅漫画,上面是一个认真做泥人的师傅,每个泥人都从一个模子里出来,非常精妙。身为师者,我们何尝不像做泥人的师傅一样,渴望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的教化下,按照我们所想行走,依着我们规划成长。可这真的是孩子们想要的吗?他们内心也是这么想的吗?他们想要这样成长吗?扪心耳闻,不是。正如成老先生所说,儿童即教育的起点,儿童教育的本质在于助力儿童成为自己。

  当然,这也仅是我个人一些浅显的认知。说实话,在我写这篇心得的时候,我的大脑思维还在不停地活跃,我的语言组织也是较为混乱,很多的东西我还需要一些时间的思考、整理、实践,现实有时候也会不尽如人意。但庆幸的是,身为一位老师,我没有止步于此,我在努力的提升自己的认识层次。

  最后,我想借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来总结:我们必须重生为小孩,不失其赤子之心。蹲下身来看孩子,才能够真正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知识水平、道德水平、兴趣所在,也才能够真正创设出适合孩子的课堂,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在亲历中应和孩子成长的节拍。

  篇六:《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

  长长的冬天因为有雪花的陪伴而温馨,初春的第一场雪虽未没脚踝,但足以让人雀跃,一时间打开朋友圈都是雪落的光影,大人们都窃喜不已,更何况孩子们呢?看完电影带两个孩子走出电影院,宽阔的街道,路边的灌木丛已不见零星的雪花,两个孩子难免有些失落,也许房顶上还有?侄子望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喃喃自语,也许吧!我随声附和着。

  寒假前,学校布置读书目,虽说是电子书,也许是因为带着任务,感觉比以往每次都读得更加深入,下午的读书分享活动,台上嘉宾的互动,眼前又画片似的情景再现。开场引入什么才是儿童立场?带着这个问题我也在台下想,片面来看我认为儿童立场应该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以“儿童”为核心切入点,不放在点面,聚焦儿童,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个初雪的早晨,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不否定他的某种猜测,不果敢的打乱他的谈话,再读《儿童立场》我感受到了温度和力量,带给我了心智的启迪,我想从以下方面来谈感受。

  一、关于为师,重新做一个孩子

  小的时候想长大,幻想着能成为可爱的小大人,再大点又想成为有用的人,环环相扣,似乎没有任何的不妥。每当孩子犯错误时,总是去放大他的错误,却忽视了他的感受。作为老师,我们都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呈现成为自己所期望的模样,却忽视了孩子想成为什么样?一直和孩子们说,尽量早餐在家里吃,连续几天的早自习的教室里充斥着一股油腻的“肉包子”和大葱的味道,学生较多,连续通风换气依然味道并存。在教室里又不好贸然去问,有两次这个男生迟到,无疑空气中又充斥着奇怪的气味,早饭可以在家里吃,他只嗯。他依然迟到,这次我批评了他,他很委屈,家中没人在家,早上又没闹钟,起晚的时候就匆匆抓上桌上的钱,在早餐铺边走边吃。从孩子的立场来看他不想迟到,更不想逗留在早餐铺,这也没什么不妥。正如陶行知所说”我们要知道儿童的能力需要,必须走进小孩子的心里去体验才能除苦造福。俯下身躯,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看待,显微镜下的错误是不能用放大镜去折射衡量,重新做回孩子,发现童年的自己。

  二、以儿童的立场去看待“游戏”

  课堂上讲桌上总是有笔盖,原来课间孩子们在玩弹笔盖,没收了几支“导弹笔”,可状况还时有发生,制止,没收。课间楼上的孩子受活动空间的影响,活动空间局限,留在教室里居多,安静的孩子会掏出感兴趣的书看,可生性活泼的的孩子总是郁郁寡欢,总得有伸展的空间。玩笔,弹笔盖,未尝不可。于是不反对孩子们此项游戏,再看成尚荣老师他也提到了,儿童有他自己游戏的方式,儿童传统的游戏不见了,儿童的童心也就不见了,这个学期要深度挖掘一些传统的游戏,让孩子们“乐学”“乐玩”。

  不管是生活还是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要有健康的心态,让“童年”再现,站在“儿童”的立场去享受变化之美,好好和孩子相处,共享成长之趣。

  今天上面这些是摘抄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儿童立场》读书心得小学老师精选6篇,方便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