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后感 > 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精选6篇)

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精选6篇)

时间:2022-07-23 21:25:54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天地互动共撒科学梦

  孙浩然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外太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时至今日,中国航天人终于把浪漫的神话变为现实。

  3月23日下午,在浩瀚的外太空,三位宇航员老师—王亚平老师,翟志刚老师和叶光复老师通过《天宫课堂》,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

  三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四个实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液桥演示”实验了。只见王亚平老师手持两块透明玻璃板,叶光复老师拿起一袋饮用水,往两块玻璃板上分别挤上一个水球,亚平老师小心翼翼地把两块玻璃板靠近。这时,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两个水球触碰到一起,相互纠缠起来,慢慢的两个水球竟融合在一起了!王亚平老师又慢慢地把两块玻璃板拉开,嘴角勾起了一抹神秘的微笑。顿时,眼前的景象令我张口结舌:水桥并未断开,而是变得更细更长了,水桥颤悠悠地不停晃动。我情不自禁地从座位上一跃而起,不停地鼓起掌来。在王老师的讲解下,我明白了这是因为在空间站重力消失后,液体表面张力“大显神威”。

  就在我感叹太空真神奇的时候,有趣的“冰雪”实验开始了。叶老师拿出了一袋过饱和乙酸钠溶液,经过不断尝试,亚平老师挤出了一个液体球,这个液体球圆滚滚的,里面有许多微小的气泡一颤一颤地漂浮着,可爱极了。王老师拿起一根沾了结晶球的毛杆,轻轻地碰触了一下液体球,液体球表面迅速结晶,变得洁白无瑕,像一个冰球一样。看到冰球在空中滚来滚去,我自然惊叹不已,对太空更多了一份向往之情。

  读过《上下五千年》的我们都知道:从远古的嫦娥奔月,到敦煌壁画的飞天;从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发出的《天问》,到明朝的万户乘火箭持风筝开始人类首次飞向太空的尝试……中国的飞天梦就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血脉之中。现在,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我深深地为之骄傲与自豪。而今,三位老师在遥远的太空给我们授课,与我们互动,这都是科学的力量,我们的梦正在变成现实……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天宫课堂已经下课,但我的梦才刚刚开始。少年强则国强,我希望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奋斗,探索宇宙奥秘,实现我的飞天梦、科学梦,也为强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篇二: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丁佳仪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无论是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天宫升腾、还是天问探火,对于星辰大海的探索,中国航天事业的一辈辈人的脚步不停。不忘宇航心,飞扬问天梦。

  我心中这颗科学与宇航的种子,也终在3月23日发芽生长。

  在太空“冰雪”实验中,因过饱和而形成的结晶“热”“冰球”;在液桥演示实验中,因水面张力作用而连接起来的“桥板”;在水油分离实验中,因离心作用而分层的水油瓶……这些神奇的现象,紧紧地揪着我的好奇心,直至结束,当时那份新奇与激动能让我久久难以忘怀,也更加渴望揭开这神秘宇宙的面纱。

  犹记挥手告别时,三位宇航员坚定的微笑。我突然想起百年前,鲁迅先生那掷地有声的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有一分热,发一份光。”当世人都对舒适安逸的生活趋之若鹜,对冗杂艰苦的日子避之不及时,俨然,这三位宇航员,乃至他们身后千千万万的,为中国航天事业付出终身的人们,都做了相反的选择——一片丹心赤诚报国,精益求精奉献航天!如今,中国航天成就举世瞩目,在这背后,离不开一个个探路者的奔赴、求索。是他们的负重前行与默默奉献,才让接连的捷报托起民族新兴的希望!

  每个时代终将落幕,每一辈人终将老去。不会总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挡在前头。在科学宇宙中拓路拓荒的重担,终会落在我们肩头。

  诚然,会彷徨会迷惘,但“青年者,国之魂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发刊词上曾写:“青年如初春,如朝阳,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新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换言之,我们,处于朝阳初生,万事可探寻的风貌年华,有何可怕?有何阻挡?

  于我,必要摆托冷气,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纵使无法成为宇航事业的一分子,也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善尽美;纵使还未到工作奋斗的年纪,也要将奋勇驱前、开拓创新为理想而践行、砥砺。

  我必要迎着无上荣光,在科学宇宙中踏路拓荒。为家,为国!

  篇三: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孔亚宜

  太空十分奇妙,它像是一本巨大的书,一本深奥的书,需要先进的科技和强大的国力当金钥匙去打开它,了解它,读懂它,而现在我们只翻开了第一页……

  之前,我们国家科技不发达,与美国相差许多,近几年突飞猛进,对全球开播天宫课堂,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太空。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离地球400多公里的空间站给我们授课,王亚平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太空家园,有睡眠区,是他们休息的地方;卫生区,有太空厨房。虽然他们的厨房并不大,却很完整,还能吃到新鲜苹果。厨房中有微波炉、热风装置、冰箱等,还有吸水分配器进化再生水。这么设备齐全的空间站让人惊叹,似乎把地球上的家“搬上”了太空。

  接着,王亚平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三个实验,比如浮力消失。王亚平老师拿出了装了水的杯子,将它固定在桌子上,说道:“如果在地球上,把乒乓球放入水中是不是怎么压也不能将它压入水中,一直浮在水上?”她接着说:“但在太空中没了重力,乒乓球不会再浮在水上,只要轻轻按压它入水中,它就沉入水中。”果然,王亚平老师把乒乓球轻轻按入水中,乒乓球就沉在里面没有浮起。我十分惊奇又感到有趣,赞叹太空真是美妙。

  第二个实验是“水膜张力实验”。只见王亚平老师拿出一个铁圈,在水杯里浸一下,上面便有了一层水膜。再向水膜中注水,直到水膜成了一个水晶球。王亚平老师的脸在水球中是成倒立的,我本以为这已经很奇妙了,老师又拿来一个针筒在水球中注入一个小水球,我再观察时发现水球中的王亚平老师的脸是倒着的,而小水球中的却是正着的,我惊呆了,这也太神奇了。

  过了一会儿,王亚平老师将水球中注入蓝色素,这小球就像地球一样,成了漂亮的蓝色星球。老师又夹出一颗泡腾片放入水球。水球中马上充满了小气泡,在小气泡爆炸时水球也没破,反而发出阵阵香味。我十分惊讶,太空中没了重力竟然如此奇妙。

  因为太空中没了重力,宇航员们睡觉时也得被固定,连行走也成了问题。没了重力,血液也会涌上脑袋,为了保持健康要穿企鹅服或坚持运动。他们在祖国航天事业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多么令人敬佩。

  希望我国科技越来越厉害,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将来探索更多的宇宙奥秘。

  篇四: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郭桐语

  就在今天,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航天员在轨演示了太空“冰雪”、液桥演示、油水分离、太空抛物等有趣的实验,真是太精彩了,我都不想眨眼了,一刻都不想错过。

  这些实验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液桥演示实验。石拱桥、独木桥我们都见过,但“液桥”是什么桥?是用水搭成的桥么?是的。其实当你平时洗手的时候,它就会出现,你指间的小液柱就是“液桥”,但液桥在地球上只能有几毫米长。而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液体表面的张力就会大显神威,强大的张力,足以支撑几厘米长的液桥,真神奇。所以,王亚平老师随手一搭,就像变魔术一样搭出了比地球上长好多的液桥,真是太厉害了。

  还有一个油水分离实验,也让我记忆犹新。王亚平老师还有中国科技馆的哥哥姐姐们一起摇动了装着油和水的瓶子,一会儿,油水就混合在一起了。等过了半分钟左右,哥哥姐姐们瓶子里的油和水慢慢分离开了。油的密度低所以浮在了上面,水的密度高所以沉到了底下,可王亚平老师的油和水还是没有分离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太空中,重263力微乎其微,油水不会自然分离。怎么才能让它们分开呢?这就需要借助圆周运动了。王亚平老师请出了“人工离心机”叶光富老师,叶老师用绳子拴住小瓶子,把它甩成“水流星”,用这种高速旋转的方式产生离心力,使得油水分离。这种人造重力,实现了油水分离,也让实验变得更加有趣。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一个姐姐说,我对果蝇非常感兴趣,我希望将来能将果蝇带到太空去做实验。王亚平老师告诉她,现在科学家也在考虑将果蝇带到太空做实验,你和科学家不谋而合。还有一个哥哥说,我长大想当一个科学家,以前只知道科学家在地面上工作,看完天宫课堂后,我又知道了,科学家不只在地面上工作,还可以去太空工作。我以后要当一个可以去太空工作的科学家。主持人告诉大家:“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有远大理想的,希望你们能梦想成真。”

  天宫课堂这两堂妙趣横生的科普讲座,在我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星辰大海永不止步,叩问苍穹薪火相传。我要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在未来去探索有无数奥秘的神奇太空。

  篇五: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曾博禹

  一堂“太空授课”,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如果说此前和过去的载人航天器我们更多地骄傲于宏观上发射和运行回收的成功,那么我们现在骄傲的是航天科技和实验的细节上的生动美丽的展示,一堂太空课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首先是对青少年科学探索精神的影响。一堂“太空授课”,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如果说此前和过去的载人航天器我们更多地骄傲于宏观上发射和运行回收的成功,那么我们现在骄傲的是航天科技和实验的细节上的生动美丽的展示,一堂太空课究竟给我们带来了

  第二,能够强国,能够振国威,能够带来民族凝聚力,这话过去也许有抽象,但是,面对天宫课堂一次次,一件件和一回回的科学演示,其次是对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的影响。有趣的太空授课”让平时有些枯燥的物理公式变得生动起来看得见摸得着,一滴水珠中蕴含着几多科学的原理一次航天员称重,蕴含了简便的科技应用,不仅让青少年兴趣盎然,也让成人观众更加喜欢科学,而航科技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空洞难解,航天科技最终是为生活科技服务的。

  第三是对航空科技改变生活的影响。航天科技中蕴含了诸多的民用科技,每一次航天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都会极大推动民用科技的发展,数字温度表、干吃面、尿不湿、心脏泵和补充液体等等无不是航天科技的民用结晶,如今“太空蔬菜”已经广泛栽培,服务于人类的生活,航天科技功不可没。

  第四是对趣味教育的影响。相信看了这一堂“太空授课”,即使很不愿意学习科学知识的学生也会感觉到,原来科学可以这样有趣,这样生动,这样实际,从水滴到失重的单摆运动,从陀螺的轴心运动规律到液体的张力和毛细现象等,如果在平时的教育活动能够多些像“太空授课”这样的趣味性、直观性和生性,将学习科学知识从枯燥到有趣,不但能够激发再多的孩子投身于科技事业,更会在学习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总之,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不能想当然,过去我们不少人以为航天员看天空一定是天空湛蓝,通过这次“太空授课”我们知道了,航天员看到的大空是很亮的黑色天空,科学和科技永远是一个国家。

  篇六: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温宇翔

  月下望神舟,星夜赴天河。2021年10月16日凌晨,无数蒸汽腾云而起,无数期盼寄予神舟——距离神舟12号回归地球还不到一个月,神舟13号已经奔向了浩瀚的宇宙。

  天宫课堂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连继看完了一个多小时的“天宫报告”。400多公里处的天和核心舱中,满是中国科技支撑的力量:不论是满舱体的电子科技,不论是失重状态下一闪一闪的心肌细胞,还是抵抗肌肉萎缩的小小企鹅服,都见证着中国航天科技的日新月异;高低各处的跑步台和自行车,冷藏箱里的鲜苹果,压缩水与再生水,水球气泡里的浮光掠影,天宫的智慧让我惊叹太空的魅力;天地间的双向互动,流畅的空间课堂,中国科技发展迅猛,航天事业缘起举国同心。

  天宫英雄

  我说航天英雄涌现于太空,成为当代青年的偶像。不必说中国第一位女性进行太空行走的王亚平,也不必说初来乍到却朴实深坚的叶光富,更不必说中国航天常驻将军翟志刚,都令人倾慕敬仰。生如蚁,美如神。我们生而平凡,却依旧可以活的出彩。正如航天英雄一样,谁不是从平凡到伟大,从无人问津到家喻户晓的呢?即使我们没有异于常人的禀赋,但依旧可以凭艰苦奋斗的精神成就一番事业;正如中国航天之路曲折难料,即使我们必定会经历失败,但我们依旧可以用努力来填补污点。我心自以航天为梦,我身肯用奋斗作帆。像天宫英雄学习,像中华民族千年坚持所学习。

  天宫传奇

  太空与天空,所以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我国自古便有万户火箭登天,苏轼把酒问月,辛弃疾持杯问姮娥等中华民族飞天之梦,千年流传。近代以来,我国终于走上了筑梦之路。犹记得美国教授大卫-布尔巴赫说过:“中国太空计划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从20世纪90年代一个非常低的开始,在所有主要前沿领域,都取得了如此迅猛的发展。”从神舟到天舟,从月宫嫦娥到火星祝融,从天问长征乃至探日羲和。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千年飞天梦终圆。

  跬步千里,终至星辰大海。立足当下,新的航天之路正需要吾辈开启;放眼未来,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身在神州”才能眼望星光,心底有诗便自在远方。中国航天会向着更高目标,迈进更加深远和更加未知的领域。

  以上是摘抄网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精选6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